“中兴事件告诉我们,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关键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
9月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出席在宁波举行的2018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高层论坛发表演讲时,再次提到技术方面国产自研的重要性,并介绍了4项国产化替代方案。
倪光南1939年生于宁波镇海,是改革开放后最早一批下海的科学家,他大半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中国IT核心技术,尤其是芯片和操作系统上。
基础软件和芯片是两大短板
演讲时,倪院士首先列举了一份全球信息通信领域市值名列前茅的企业榜单。他说,美国有苹果、亚马逊、微软、谷歌、Facebook、英特尔共6家上榜;韩国有三星一家公司上榜;如果华为上市,按实力,中国会有阿里、腾讯、华为3家公司上榜。
“中国网络信息领域的总体技术和产业的水平在世界上居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但我国在基础软件和芯片制造上存短板,容易受制于人。”
“中兴事件充分暴露了我们的短板,容易被人卡脖子。”倪光南说, 芯片设计不是我们的短板,比如我们的太湖之光,五六年都是世界第一,华为的移动终端芯片和世界上最好的比,也是同等的质量。但芯片制造是短板,中兴国际的代工水平能在全世界排第五,但是材料等装备都是进口的。
呼吁国家成立软件发展基金
“中兴事件还充分暴露了安全风险。”倪光南以桌面操作系统为例,列出了其中的安全风险:被监控(如棱镜门)、被劫持(如黑屏)、被攻击(如木马等病毒)、被停服或禁售,证书、密钥失控,无法进行加固,无法打补丁、无法支持国产CPU等。
“有些事情,如果你觉得不可避免,那么早下决心比晚下决心要好。比如北斗,我们十几年前就下决心要搞,现在北斗很好用。”倪光南说,科技领域要优先使用国产技术,慢一点贵一点也要用。而且,国产软硬件已从“不可用”发展到“可用”,正在向“好用”推进。
“操作系统是我们的短板,工业软件也是短板,现在2000亿元投入芯片,但我国没有专门的软件产业发展基金,这是很不合理的。产业的生态建设大量靠软件,中兴事件后希望有个转变,也希望国家能成立支持软件业发展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