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宁波9月9日电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原常务副院长潘云鹤9日在宁波举行的第六届中国智博会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上作主题演讲。他表示,大数据正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起来,才能把城市大数据用好。
中国正经历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与绿色化同步发展。
“如果把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部分,发达国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和城镇化,而中国是一起进行的,因此发展的途径不一样。中国的智慧城市必须有自己的特色。”潘云鹤说。
智慧城市建设正在全国掀起一股热潮。不少城市已建立起智能医疗、智能电网、智能交通、政务云系统等。“这些系统非常重要,但智慧城市还要向上拓展,然后建立城市的大数据,在大数据云平台用好人工智能,对大数据进行很好的分析、综合,才能做到决策、规划智能化。”潘云鹤说。
在潘云鹤看来,中国的智慧城市发展有其一定的规律。从数字化处理到网络传送再到共享应用,进入一个新的大数据化时代,最后走向新的城市智能化,这是智慧城市发展的四个阶段。而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智慧城市工作正处于数字化到网络化阶段,部分先进的城市已经从网络化走向了大数据化。
“大数据显得越来越重要,如果说石油是20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那么数据将成为21世纪经济发展的助推剂。”潘云鹤说。
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有很多很重要的数据,如城市建设方面的街道、交通、电力,环境方面的水、气、土壤,经济方面的金融、贸易、服务,医疗卫生方面的健康档案、医生情况、医疗设备等数据,都分布在各个部门手中,谁有能力来联系这些数据?政府。但政府不单单要做这件事情,它需要大量的资金和技术,而企业则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需要政府和企业合作起来,才能把城市大数据用好。
“从这点来看,也许中国的体制比国外的体制更有优势,更能把这些数据聚集起来,把产学政联系好。”潘云鹤说。(陈怡、陈金莲、方圆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