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中国制造2025》配套政策暖风频吹背景下,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开始逐渐进入应用阶段。下一个35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靠汗水”转向“靠智慧”,各企业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抢占先机?
政策暖风吹热智能制造 四大方向或引资本青睐
随着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及与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深度融合,全球兴起了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变革,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加紧谋篇布局,纷纷推出新的重振制造业国家战略,支持和推动智能制造发展,以重塑制造业竞争新优势。为加速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国务院发布实施《中国制造2025》,并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加速培育我国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抢占新一轮产业竞争制高点。
近日,为加快组织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中国制造2025》十大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司特编制《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
据悉,《工程指南》将分为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能转型;第二阶段:“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着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步实现智能转型。
不仅规划司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发布了相关配套指南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四部委也联合组织编制了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高端装备创新等5个工程实施指南,并正式发布。此次发布的5个工程实施指南,明确了未来五到十年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强基、绿色制造、智能制造、高端装备创新等领域的发展方向和重点工作。工信部称,5个工程实施指南不是指令性而是引导性的,旨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为政府决策和企业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中国制造2025》一经印发,全国各地几乎都想抢占智能制造的制高点,积极布局工业4.0,希望能够与国家战略规划合上节拍。除上述实施指南外,《中国制造2025》战略在地方层面也频频开花结果,据资料显示,自2015年5月份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以来,已有上海、广东、江苏、浙江、安徽、山东、陕西、四川、新疆等25个省区市出台了具体的地方实施政策。而在8月18日,试点示范城市工作也正式启动,宁波成为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与此同时,南京也发布《南京市建设中国智能制造名城实施方案》,推出16条重磅政策,聚力打造中国智能制造名城。
受益《中国制造2025》的全面推进以及细化政策的纷纷落地,我国智能制造产业开始逐渐进入应用阶段。预计到2020年,我国智能制造产值有望超过3万亿元人民币,年复合增长率约20%。下一个35年,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增长将从“靠汗水”转向“靠智慧”,各企业该如何在这一过程中抢占先机?
据业内人士分析智能制造产业投资主要沿机器人、人工智能、VR等行业,无人机、无人驾驶等行业,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行业,3D打印等四大主要方向流动。因此,要想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中抢占先机,把握这四大主要投资方向是关键。
除了掌握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各企业也应及时跟进产业发展新趋势,这样才不至于落于人后。当前,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
虽然各个地方都制定了地方“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我国很多企业水平参差不齐。所以这一轮改革需要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资本、企业四轮合力驱动,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