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项碧波:技术创...
井贤栋:AI技术...
彭思立:万物互...
王志良:“互联...
李德仁院士:大...
沈晓卫:人工智...
专家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专家专栏

张良杰:迈向物联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6-08-16   浏览次数:3923 次

张良杰:迈向物联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2016国际物联网产业发展趋势论坛”于7月15在深圳举行,国脉物联网记者有幸邀请到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首席科学家兼金蝶研究院院长、中组部“千人计划”国家特聘专家、深圳大数据产学研联盟理事长张良杰博士做了一个专访。

  【以下是专访实录】

  物联网有三种人才需求

  记者:您是 国家“千人计划”的特聘专家,您对国内物联网人才需求情况?


  张良杰博士: 讲到人才,一定要讲到需要人才的这种场景在哪里,我觉得这是最关键的。整个物联网,特别是中国的物联网,我是把它看成有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前10年属于物联网技术的预研性阶段,只是探索,看看物联网技术大概有哪些,探索哪些应用场景可以用物联网,前10年大概是这样一个情况。进入下一个10年是物联网的第二个发展阶段,这个10年主要来自两大驱动力,第一个驱动力是先进制造或者说是中国制造2025或者说是工业4.0,在美国叫工业化互联网。因为有了制造性行业,它需要很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服务化,具备这样三种属性的系统需要有很多能够把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的数据获取出来的传感器,因为有了数据才能自动化,有了自动化,你才能够再对数据进行处理,做到智能化,从这种角度来看,我们最需要的第一个角色是物联网工程师。物联网工程师目前并不多,他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把传感器这种设备与现有的生产系统连接起来。另外,物联网工程师还要把传感器进行更新换代,原来的传感器那么大,现在逐渐在变小,特别是现在的芯片技术、无线技术的创新,芯片越来越小,传感器越来越小,这需要有工程师,特别是硬件工程师来开发这个硬件,同时还有软件工程师能够帮助传感器变得越来越小。这是第一个角色,是由应用驱动的场景中自然而然产生的,这就是物联网工程师。

  可以说,物联网的下一个10年是物联网正在寻找产业机会的10年。物联网的第二个显著的应用领域是以个人健康为基础的大健康,或者说与运动、健康、生命相关。在这个领域的例子很多,如我们每天带的手环,看我们每天是不是走了一万步,这是对我们的一个督促。有了这样一些数据,我们起码能了解我们这样一个人群对健康重视程度怎样,激起大家在人群中因为健康而分享的氛围。在这种领域里面我们所有的手环或者所有的健康设备都采集了很多的数据,并且是跟互联网连接到一起的。如果不跟互联网连接到一起,这种传感器应用是没有生命力的,所以我从来没有把互联网和物联网放在对立面,互联网和物联网是相辅相成的,在这种场景下需要非常多的物联网架构师。物联网架构师可以帮助你快速地设计物联网的软硬件系统,把传统的手环,能跟我的滴滴、Uber,Airbnb等账号为基础的互联网服务连接到一起。正是因为他可以快速帮你设计或搭建这个集成系统,让你原来这个简单记录步数的传感器应用或产品,能跟整个生态系统连接到一起。这就需要具有物联网背景的架构师。

  我认为也非常重要的最后一类人才就是物联网分析师。物联网分析师就是要在特定的领域或特定的行业,对自己的领域非常擅长,在这个领域里他就是一个专家,但是他在这个领域能引进物联网的思维,引进物联网的技术,或者引进物联网的产品,对他原有的产业进行转型升级,要不就进行颠覆。这样的人我们把他叫做物联网分析师,因为他有对自己行业有一个资深的经历,再加上他对物联网的了解,和他对物联网新技术的探索和渴求,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对某一特定行业或领域的业务、营运、销售等带来洞擦力的角色就是物联网的分析师。

  总结起来,现在物联网的人才并不多,找到合适的人才非常难,所以需要一套体系地去推动物联网工程师、物联网架构师和物联网分析师这个体系的建设。在实践过程中,认证体系建设过程需要不断地迭代和完善。今年6月底,国际服务学会(Services Society)在美国旧金山发布了更新版的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三个各自领域的工程师、架构师和分析师的认证体系。

  任何一个迈向物联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记者:传统企业如何借助互联网+,成为大数据企业,又如何发挥企业数据最大化价值?

  张博士:互联网+在我理解看来,它是一种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总称,它包括现在的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这三个核心技术为基础形成的下一代体系叫互联网+。互联网+它需要加到不同的应用场景和行业当中。我们把互联网+出租车就变成Uber,如果把互联网+酒店行业就变成Airbnb,这是美国以共享经济为代表的两个例子。如果把互联网+智造就变成中国制造2025和工业4.0等等,互联网+金融就变成互联网金融,它完全颠覆以前的模式。每一个企业以后通过互联网+技术能在业务上,或者技术上转型的时候,它一定要做到两件事,一是跟外面的世界紧密相连,跟互联网服务紧密相连,比方说跟支付宝,微信,淘宝,京东商城,阿里巴巴等相连,如果你不相连,产品卖到哪里去你也不知道。第二个,现在是85后90后横行的时代,他们实际上占有主导落地的力量,他们之间的沟通互动趋于扁平化的趋势,一个APP就能搞掂一切,连接你的员工,不然无法把你的想法快速传递到基层,快速执行你的战略。这时,你需要有一套系统连接你内部的员工,连接外部各种渠道,和支付方法,你要具备这种能力可不是传统的企业能支撑的,你本身的企业要有开放的心态,整合刚刚说的服务,你要有自己的内部连接的能力,让它开放出去,让一个微信就能连接你的员工,但是你又不能告诉外部,员工的名字,这就需要你原来的系统升级能够连接外部系统,我们把它叫做ERP+。ERP+就是传统信息化系统一定要有被别人整合的能力和整合别人的能力,这就是加的表示。为什么?我们所说的传统企业的系统就是整合,ERP就是企业资源管理规划,想整合一切,但是它现在变了,它变成有互联网属性,有被整合能力。实际上,在ERP+、外部连接、内部连接等实现互联网+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具备连接与整合物联网设备的能力。现在你通过自己信息系统的提升能连接你的每个员工,连接你的每个合作伙伴,连接你的每一个用户,那么自然而然你就能汇聚你用户行为的大数据,或者汇聚了你员工行为的大数据,还有通过爬取外面互联网上信息汇集成的大数据,有了这样两个数据你就拥有了你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的大数据。所以我的观点是,任何一个迈向物联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回答你另外一个问题,企业大数据如何产生价值?你除了可以利用数据看出你的用户如何使用你的产品的行为习惯,看出哪些产品的哪些模块被使用的频度。如果一个模块一年只被两次使用,那花大精力去开发这个模块就不值得。如果有模块经常被使用,对用户价值很大的话,就要加大力度去改进这个产品,增加产品的创新;所以说这个大数据可以用来提升自身的产品质量和更加贴近用户行为习惯,让用户满意。第二个是这个大数据还可以用来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数据可以用来帮助企业贷款、营销、供应链管理、人才招聘等。比如,有个新的产品要推出,你有一万个用户的群体,给一万个群体成员看,遍地开花可能导致看的人的比例不高,但是你如果通过大数据的分析进行精准营销,就完全不一样,用低的成本高的效率还可以获得最大的回报。另外,关于商业模式的创新,现在企业的大数据正成为每个企业的战略性资产,这些资产可以被重用,并且创造出新的价值,这个新的价值可能是以前传统的方法没法做到的。实际上,企业的数据就在那里,如何去挖掘它也涉及到业务理解和人才的问题。有物联网应用的公司必将产生大量的数据,这样就需要大数据工程师、大数据架构师和大数据分析师,因为只有这样,企业才能把大数据的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资源共享,人物融合,万物有灵

  记者:云计算如何与物联网深入结合,推动传统企业转型?

  张博士:云计算最本质的特点是叫资源共享,说穿了就是四个字“资源共享”。第一类资源就是计算资源,像存储、空间、网络、带宽、数据都是计算资源;第二类资源是平台资源,上面有很多的操作系统、软件和数据库等,我们把它叫平台资源;第三类资源就是应用软件,如企业管理软件、生产制造的应用、调度的软件、互联网金融等, 还有滴滴打车这种排单软件等都是应用,这些应用也是资源。云计算的理念就是让这些不同类别、不同层次的资源都能被共享出去,只有共享才能被最大价值化。共享就需要通过服务的方式产生的,所以今天我在圆桌论坛最后提到,物联网怎么帮助云计算真正在业界落地。物联网的代表产品是传感设备,它能产生数据,产生完数据后才能把硬件的资源,除了存储空间外,把不动产数据化,例如这栋楼通过各个角度照相,才知道这栋楼有多少米,多少年前用什么钢筋水泥什么材料搭建起来的,有了这样一种硬件体系后,我们才能把传统的动产资源和不动产资源数字化来产生数据。我们真正要把动产资源和不动产资源共享出去,必须要通过互联网服务。非数字化时代的资源和没有被数字化的资源必需要通过物联网的基础产品进行数字化来获取数据 。第二个理念就是物联网如何推动云计算发展,实际上物联网本身是一个技术手段,除了数据的采集,当然它还是一种理念,它通过世间的万事万物连接起来后,你对物体的一个认识,我们把它叫做认知,是需要你有一定的水平和一定的高度,针对这个认知就会用到大数据的采集技术、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等,你才能把物体没有用的东西抹掉然后看清物体的本质,有了对物体本质的认识,这个物体就可以用代表了其本质的特征来表示。比如说,这一栋楼有多少平米,这些都是些泛泛的表面的理解。要真正做到对一个有餐饮和酒店的巨大会议中心来讲,这里常常进来的高端人才占人流的百分之五十以上,普通人才的占百分之三十以上等等。所有这些人群的分析变成了对这个物体本身内涵的理解,或者是把内涵用特征化表示,这也是物联网和大数据结合起来,让大数据的技术更了解物体的一个例子。

  刚刚说到第一个模式是通过物联网获得数据,第二模式是对数据进行分析,了解物体的本质。光这两者还不够,还要回归到人,人对这个物体的理解,认知。我们套用中国最古典的文化,王阳明的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初心,初心本是善良的,清纯的,它对物体的理解和个人的成长经历与理解能力相关的。在前面我们对物体通过采用物联网的产品有了数据,对物体有了初步认识后,怎么能把人的认知能力能够客观现实地了解这个物体,让物体客观地赋予灵的智慧,只有把人和物融合在一起,相结合,才能把物联网世界或者产业链推进入万物有灵的阶段,这个指导思想之一就是中国五百年来的文化代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就是你自己对物体的理解,再加上实践落地,在不同的行业中去转型,去实践,去落地,这样你就能理解物联网在整个产业中为什么需要云计算,共享理念的支撑,共享技术平台的支持。另外,这也是为什么它需要大数据的连接能力,再加上为什么需要人给物联网中一个物体赋予灵魂的境界的部分原因。物联网支撑传统产业的最高境界是让所有产业变得有灵、可控,这也是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张良杰:迈向物联网的企业一定是一个大数据公司

  物联网对产业的形态和行业商业模式产生的影响

  记者:物联网对产业的形态和行业商业模式产生怎样的影响?

  张博士:物联网对组织形态的转变起到推动作用,同时也可以对企业的商业模式进行改变。 以前我们很多人没有手机,还用座机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坐在办公室里才能接听电话,如果我们不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话就找不到人,这样也就知道要找的人没上班或者开会了。现在传感器的出现,特别是智能手机的普及,还有很多其它穿戴式智能设备的面世,这些融入了物联网和传感器技术的设备,可以时时刻刻知道我们在哪里,那就相当于我们每一个组织当中的每一个人,事实上是处于一种被监控的状态。这种被监控的状态是打双引号的,是种被授权的监控,只有你信任的人、同事、或管理者才知道你什么时候在拜访客户的路上,什么时候在哪里出差,在什么地方开会等。物联网带来了这样一种组织形态的改变,让你的同事、员工都处在这样一种透明的、被监控的状态下,他们工作的行为习惯都会得到收敛。另外,现在85、90后很多,在这种被监控状态下可以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展现自己对组织的热爱。所以,物联网对组织的改变有两方面,一个是人可能会受到监控,但可以移动办公,提高了组织的效率;同时,物联网可以使组织更加的透明与团结,特别是用正能量加以引导的话,这个组织会因为物联网,传递的都是满满的正能量和生机。

  物联网可以改变商业模式。因为商业模式的本质是做买卖,是为了在买卖中买到最好的产品,或者以最便宜的价格买到产品,或者要卖出更多的产品。这种买和卖放在以传感器为基础的网络当中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在买和卖中我们可以看到食品的保质期有没有过,运输到了哪里,在每个地方存放了多久?这是一种监控,也改变了买的方式和行为。另外, 在产品流通中卖的过程也一样,在我们还没卖产品之前就可以告诉对方,我们有利用先进技术种植的苹果,现在是开花的阶段, 一个月后是结果阶段,然后是长个阶段,接着是采摘阶段。在每个阶段我们利用物联网的技术进行监控与分享,同时可以对苹果进行标价和销售。可以看出,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整个苹果成长过程中获取数据,让每个成长环节里的苹果成为一个商品,是一个虚拟的商品,你买到后再可以拿去卖,也就是说在还没收到真正成熟的苹果前就把它进行买卖交易。这是物联网在监控中改变了人们卖产品的模式, 不管在买产品还是卖产品中,物联网有太多的用途和应用场景值得我们去探索。从这个维度来讲,物联网也需要懂业务的物联网分析师,就在物联网如何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和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模式得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物联网媒体需要培养对数字的敏感性

  记者:对于我们这种专注于物联网资讯宣传和报道的平台及媒体,请你为我们指点下一步发展方向,以及如何更好的推动物联网发展?

  张博士:我大学阶段是学习无线电的,对于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有比较多的兴趣和研究。从93年开始做变频空调的智能控制器,我就能明显的感觉到,传感器技术、控制器技术和网络技术这三者形成完美的统一。对于你们这样的平台来讲,首先你们可以传播硬件、软件和服务这3大领域融合在一起的知识体系,如果你们只是传播的开会等资讯,对读者的影响力就没那么巨大。物联网的媒体,可以考虑聚集到我刚刚提到的物联网硬件、物联网软件、跟物联网对应的服务以及这些方面的融合上,在任何一个领域,在某一个行业或某一个场景中有比较多的最佳实践或者哪个个企业开发了一个新产品围绕刚刚说的三个领域的融合创新,那你们应该加大力度去报道。这样报道才会让你们这样的平台跟别人不一样,体现出你们是以实践结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平台 。

  第二点, 物联网媒体需要以开放的心态利用社交媒体来提高你们的影响力,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微博等工具,利用这些社交媒体的渠道来颠覆你们作为一个门户网站的营销模式和内容采集方法。你们传统的营销模式就是去某些地方参会,采访一些人。其实你们可以做得更好,用互联网的模式采访一些专家采访一些企业家,这样你们采访的成本也会降低很多,聚焦这种社会化的的媒体运营和内容采集上。 现在我们正处于数字经济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拿着手机,拿着各种各样传感器,已经被数字化了,你还要通过靠那么多人力人工出差去获取那么一点点内容,传播给用户群,这种内容采集的模式可能要被颠覆。

  物联网媒体的同事与工作人员,要培养一种对数字敏感的能力。它不仅仅是一种意识,还要以数字为基础,改变日常的工作方式。这不仅会颠覆你们营销模式,同时也会改变传统的内容创作模式。一旦改变了你们的工作习惯,做到移动办公,在世界各地,一部手机就能执行一个任务,发图片,很快汇总成一篇文章。另外,一定要把你们的内容数字化,变成数字化的内容小碎片。比方说,你今天让我回答了5个问题,就可以变成5个在不同场合下可以被重用的小片段。如果这样, 另一个记者在撰写传统产业升级的时候就可以把我这一段用上,如果想了解对物联网新媒体的一个展望,你又可以把我最后一段拿走重用。这样相当于你们的物联网平台的媒体内容做到了碎片化、数字化,然后让你们采集与整合碎片化的内容以移动化的方式做到,这样就可以随时随地地去采集获取,从而 提升你们物联网媒体的影响力,最后祝愿你们物联网媒体平台取得巨大的成功!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