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讨论城市发展的问题时为什么要讲到系统论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城市也是一个系统,城市系统如果
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就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功能的弱化或缺失,以及管理上的紊乱,直接影响我们的生
产和生活。
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从研究生物机体理论出发,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从20世纪六七十
年代开始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成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系统论的基本思想就是将事物(包括生物、物
体、组织、社会等等)看成是由各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即一个系统),各子系统
又是由一系列的要素所构成。而每一个系统又处在一个特定的环境之中。物质、能量、信息在各子系统之
间,在系统和环境之间不断地发生着交流,以促使系统趋于平衡。系统与子系统功能的强弱,主要取决于
两个方面:一是要素素质的高低,二是各要素所形成的系统结构是否合理。也就是说,如果结构不合理,
即使构成系统的要素素质都很高,其功能也不会很强。
今天我们在讨论城市发展的问题时为什么要讲到系统论呢?就是因为我们的城市也是一个系统,而且
是一个相当复杂的系统。它的内部也有各种各样的子系统,发挥着各自的功能,并按一定的结构组合,形
成了整个城市的功能。同样道理,城市的功能及其各子系统的功能,不仅取决于其构成要素的强弱,还取
决于其组成结构。城市系统如果出现结构上的不合理,就会产生资源的浪费、功能的弱化或缺失,以及管
理上的紊乱,直接影响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人们通常会将城市系统结构的合理性称之为城市的生态平衡。
城市的生态平衡也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各子系统相互间是否能形成合适的比例;二是各子系统之间
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与交换是否通畅。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国内很多城市的快速发展是有目共睹的。出现了大批高品质的居住区,兴建了
大量的楼宇商厦,高架高速路辐射内外,轨道交通四通八达,桥梁隧道越江而过,绿地规模越来越大。这
种发展与变化令人叹为观止。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平衡和不协调的情况。比如,
每天早晚大量人流、车流从城市的这头涌到那头;一些商务区的白领愁于无处用餐;一些边远小区的居民
抱怨出行困难;一些地方过马路要绕上一个大圈;密集的高楼鳞次栉比,城市的天际线却显得乱七八糟。
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城市的生态确实有所失衡,从而影响了城市功能的正常发挥,影响了城市居民的正常
生活。所以我们想用系统思维的方法来分析一下,看看问题究竟出在哪里,我们到底应当怎样去做。
城市系统结构分析
人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合理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就会产生一个城市人口规模与土
地资源的比例关系。当人口规模过大,超出了城市土地资源的承受能力,就必须进行城市土地的扩张,以
保持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平衡。
城市的系统结构主要是指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城市的功能结构。我们先来看看城市的空间结构。有人开
玩笑说:城市和农村最大的区别,就是在地皮上多盖了一些房子。其实这话并没有错,城市和农村的一个
重要区别就是土地利用和空间结构上的不同。如果从空间系统结构来看城市,实际上主要由三个子系统所
构成,即:建筑系统、道路系统和公共空间系统。建筑系统中包括住房、厂房、商店、宾馆、学校、医院、
办公楼、图书馆及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等要素;道路系统中包括马路、公路、高架路、轨道交通、车站码头
以及各种人行通道等要素;公共空间系统中则包括广场、公园、公共绿地等要素。这三个子系统分别占用
了城市的一部分土地面积,并发挥着各自的功能。
从生态平衡的角度看,这三个子系统所占用的城市土地空间应当是有一个合理的比例的,而决定这一
比例的则是人。厂房、办公楼的多少,决定了需要多少人在这个城市工作;而有多少人在这个城市工作,
又决定了需要有多少住房;有多少人在这个城市工作与居住,又决定了需要有多少医院、学校及文化娱乐
场所。人不仅决定了建筑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同时也决定了交通系统和公共空间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建筑
的规模和分布决定了人流动的规模和流向,从而也就决定了交通系统的规模和结构。建筑系统与交通系统
的比例合理,衔接得当,我们的出行就不会发生困难;反之我们就可能面临出行难的问题。公共空间系统
是改善人们生存环境的重要条件,它也是同人的规模与分布密切相关的,也必须保持相应的比例关系。如
果公共空间过少、过小,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就会感到心理上的压抑,人们的生活质量就会下降。
正因为人是决定城市空间结构合理性的关键因素,所以在城市空间系统中,就会产生一个城市人口规
模与土地资源的比例关系。当城市的土地资源足够丰富的情况下,城市空间系统只是一个内部结构平衡的
问题,通过不断调整,改善三个子系统的比例关系就行了。但如果人口规模过大,超出了城市土地资源的
承受能力,就必须进行城市土地的扩张,以保持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平衡。
再来谈谈城市的功能结构。
从大的方面讲,
城市的功能主要可分为生产和生活两大功能
(当然过去也有人认为城市还有军事和政治方面的功能,这里我们暂且不讨论),从而相应地形成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
两大子系统。城市的生产系统的性质与结构往往决定了一个城市的经济功能特征,如我们常讲的汽车城、
钢铁城、石油城等等,这些都是由城市生产系统的性质所决定的。而城市生活系统则是由一系列能满足人
们衣食住行的需要的行业系统所构成的,如商业、餐饮业、房地产业、公共交通业、文化业、娱乐业等等。
在功能结构方面,城市的生态平衡首先取决于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的比例适当;其次还取决于生产系统和
生活系统内的各行业子系统的比例是否适当,否则,
就可能导致生活的不便或资源的浪费。
所以可以看到,城市功能结构的问题也是以人为中心的。
当然从整个城市系统来讲,还有一个同周边环境的关系。城市的环境也会对城市系统的发展与变化带来影响。
如上海是中国的一个特大城市,其同其他城市和地区在发展中的落差就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员进入,
这就使得上海城市的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不能仅以上海本地居民为基础来调整,还应该考虑外来人员的规
模与变动因素。同时上海作为中国主要的经济城市,还承担着服务全国的责任,上海城市功能系统的建设
与发展也必须将这一点考虑在内。因为放到全国这一大系统中,上海也只是一个子系统,它必须根据全国
这一大系统的发展目标来决定自身的功能特征。
城市生态因何失衡
从系统动态性的角度讲,城市发展不平衡是正常的。由不平衡到平衡,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模式,正
是推动城市系统不断更新发展的动力。然而如果在此过程中人们的行为有误,则可能延长或扩大不平衡的
状态,使城市系统的发展耗费更长的时间,花费更多的成本。
同城市系统结构的类型相对应,城市生态系统的失衡也可分为城市空间结构上的失衡和城市功能结构
上的失衡。
就很多大城市的空间结构来看,目前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就是城市中心区域过于集中,从而造成市中心
区域过于拥挤、寸土寸金。这不仅制约了城市的快速发展,而且使市中心区域空间结构不平衡的矛盾日益
突出。空间结构失衡的另一些问题则是出现在各子系统中的。例如道路交通问题,往往与城市快速发展过
程中预计不足、规划缺乏前瞻性等相关,以致出现一些道路设计过窄、道路衔接瓶颈较多、车流不畅等问
题。还有一个现象值得注意,我们一些大城市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城乡结合部兴建大规模的居民聚居
区,将市中心区域的居民大批向这些聚居区迁移,结果造成人们的居住区域同工作区域远远分离,从而导
致每天早晚上百万人流“候鸟式”地来回奔波,给城市的交通系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实际上也是城市
空间结构失衡的表现之一。
城市功能结构的失衡则主要表现在各行业子系统不协调的发展,导致过剩与短缺现象并存,不仅造成
资源的浪费,也使一些真正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零售商业的发展为例,近二十年来一些大城市在各个区
都建设了大量商厦和卖场,规模越来越大,档次也越来越高。人均占有的零售商业的营业面积,甚至远远
超过了一些发达国家主要城市的水平,从而导致零售商业的效益水平不断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