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项碧波:技术创...
井贤栋:AI技术...
彭思立:万物互...
王志良:“互联...
李德仁院士:大...
沈晓卫:人工智...
专家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专家专栏

王安耕:移动电子政务究竟要做什么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5-06-12   浏览次数:5125 次

王安耕:移动电子政务究竟要做什么
王安耕: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近日,中国信息化百人会在北京召开2015年第三次公共政策双周圆桌会议。围绕“移动政务面临的问题和策略思考”这一主题,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王安耕做了“移动电子政务究竟要做什么”的专题报告。

以下内容整理自发言实录:

第一个观点,关于移动电子政务当前面临的问题。

移动电子政务面临的问题首先是电子政务的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因为移动应用而出现的,而电子政务之所以存在那么多的问题,首先是政务的问题,因为电子是一个手段。如果政务没有问题,当然电子最多就只是做的好坏的问题。政务的问题从理清问题到解决问题都需要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解决。因此,电子政务与移动电子政务的问题,就事论事或者只靠技术人员来通过技术手段来解决是不可能的,主要也要靠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离开全面深化改革,很多思想是落实不了的。

十多年电子政务的实践证明,电子政务(包括移动电子政务)的问题解决得好坏,会实质性地影响改革的成败与效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取得了很大成绩,包括一部分移动电子政务。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病,最大的一个弊病就是强化了部门分割,固化了部门分割,使得部门的改革比没有搞电子政务的时候更难了。但是改革还是要做。

第二个观点,移动电子政务究竟要做什么的问题。

移动电子政务重点是在服务上。当然移动电子政务对于加强政府管理,也有很多用处,但从全社会的角度来看,面向公众的公共服务是移动电子政务的主要方向。

第一,要区分好政府和市场的地位。做什么和怎么做都要区分好,不能搞无限政府。政府可以制定法律法规进行监管,但不能什么都替市场去做。

第二,要解决好管理与服务的关系。要以服务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第三,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的核心是互联,电子政务或者说其中的移动电子政务也一定要有互联思维。既然是互联思维的话,一定跟原来没有互联思维的政务做法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政务流程一定要再造与优化。如果完全按照我们前面十多年的原有流程,原封不动搬到手机上,不是互联网思维,不能适应现代的要求,不能令老百姓满意。流程再造和优化以及为了支持流程再造与优化的资源共享,是我们互联网思维下的电子政务和移动电子政务核心的一个方针,不能反其道而行之。

第四,要处理好安全和发展的关系。一定要全面贯彻发展促安全,安全保发展的这个方针,安全和发展,安全和应用是一定会有矛盾,一定要全面来统筹考虑。现在是国信办撤了之后,没有协调发展与安全关系的平台了,使简单的问题变得难办。

第三个观点,如何建设移动电子政务。

第一,大力推动数据开放。我们的移动电子政务要以服务为重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其中一个最基本的服务就是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如果是政府来做,原则上都是失败的,将数据开放出去,把这些功能让渡给那些提供相关服务的公司来做,他们所做的所有服务就都是政府的电子政务的成绩。

1)数据开放(Open Data)应该成为政府和其他公共机构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职责,要与政务信息公开一样用法律形式予以保障。

2)数据开放的好处:数据开放使得相关社会公共服务能用最小的社会成本实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政府不擅长做服务可以交给市场去做。

3)数据开放要特别重视个人数据保护,即开放数据要经过去密化处理。但去密化绝不是说只能开放经过统计处理后的数据。政府开放数据,企业利用数据为公众服务应是公共(移动)信息服务的主要渠道。

第二,建立统一的公民证照库。研究并试点建立以个人身份证为基础的统一公民电子证照库,与个人手机号相绑定,并辅以其他手段(如密码、电子证书等),用于(移动)电子政务中确定个人身份及其权益。这将成为我国(移动)电子政务一项核心的公共信息基础设施。

第三,地方政府应该建设一个统一的移动门户。建设一个统一的移动门户,可以方便公众访问;可以统一建设安全保护等基础设施;可以保证不同运营商的用户拥有同等访问感受;可以降低各部门、各地区、各层级、各应用的开发、运行、维护成本;这个移动门户和与统一证照库集成,可以大幅提高移动公共服务的办事效率、方便性和公众满意度。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