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高主任,谢司长,张局长,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同行,大家上午好。刚才曹市长、龚主任、高主任、张局长,针对智慧城市和云计算都做了很好的讲解。在这里我今天不会更多去谈技术层面的问题,我从视野的角度来谈一谈云计算、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现在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是如火如荼,但是现在智慧城市压力非常重大,刚才我们谈到了云计算,就是我们的云时代,现在目前我们各种云是蜂拥而至,现在是叫黑云压城,乌云密布,在这个时间之内要很好的理清我们的思路。
云时代是一种商业模式,我们是做的存储和技术的工作,云的好处在于其中计算机可以随时更新,保证云的长生不老。
云计算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云计算是一个十分抽象的概念,我们通俗的来说,那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在远程的数据中心里,成千上万台电脑和服务器连成一片形成“电脑云”,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笔记本、手机等方式接入数据中心,体面每秒上万亿次的超级运算快感。说白了,云计算实质上并不是技术上的创新,只是让“老”技术通过重新组合,发挥出更大的价值,再加上由云计算衍生的云存储、云软件、云平台、云设备,我们现在谈到的是一种创新的商业模式。掀起了我们新一轮的信息技术革命,并且形成了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继往开来的云时代已经蒸蒸日上。
谈一下大数据。世界的数据由两类组成:交易型的数据,是线性的,在牛顿力学的范畴之内,由理性思考的有脑产生并进行逻辑运算;大数据,则是离散的,属于量子力学的范畴,由感性思维的作脑生成情感。
典型的传统数据多是来自银行的金融交易活动、运营商的计费信息,以及其他公共服务类公司的大量数据信息。但今天,除了线性的交易型数据之外,来自谷歌、雅虎这些门户网站、搜索网站和社交网站的用户生成信息。则产生了随机的、发散的、弹性的、
大数据的结构是由我们理论、实践和技术三个方面组成。大数据就是互联网发展到现今阶段的一种表象或象征,在以云计算为代表的技术创新大幕的衬托下,这些原本很难收集和使用的数据开始容易被人们收集和利用。
大数据的真正价值在于创造,在于填补无数个还未实现过的空白。未来在大数据领域最具有价值的是两种事物:一种是拥有大数据思维的人,这种人可以将大数据的潜在价值转化为实际利益;二是还未有被大数据触及过的业务领导。这些是还未被挖掘的油井、金矿,是所谓的蓝海。
而当物联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借助条形码、二维码、RFID等能够唯一标识产品,传感吗、可穿戴设备、智能感知、视频采集、增强现实等技术可实现实时的信息采集和分析。这些数据能够支撑智慧城市,包括我们谈到的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慧环保等等。
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关系。
第一,在概念上两者有所不同。云计算改变了IT,而大数据改变了业务。然而大数据必须有云作为基础架构,才能得以顺畅的运营。
第二,大数据和云计算的目标受众不同。云计算是CIO等关心的技术层,是一个进阶的IT解决方案。而大数据是CEO关注的,是业务层的产品,而大数据的决策层是业务者。
大数据为智慧城市的各个领域提供了决策支持。在城市规划方面,通过对城市地理、气象等自然信息和经济、社会、文化、人口等人文社会信息的挖掘,科技为城市规划提供决策,强化城市管理服务的科学性和前瞻性。在交通管理方面,通过对道路交通信息的实时挖掘,能够有效缓解交通拥堵,并快速响应突发状况,为城市交通的良性运转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云计算带来了硬件存储的条件,可以让云计算变成现实。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呼唤数据应用和服务,推动越来越多的政府机构、公司企业和个人意识到数据是巨大的经济资产,像货币或黄金一样,它将带来全新的创业方向和投资机会。
智慧城市各类智慧应用的承载和实现,需要云计算的数据计算与处理综合平台的有利支撑。这将极大改善资源部署及应用开发模式,实现统一的服务交付,从而提高资源利用率,减低智慧城市,深化城市的智慧程度。
这是刚刚我们国家在国家发改委的指导下,工信部国家信息化消费当中公布的试点城市的一个名单,我们将以新的信息消费为载体,在这个试点城市建设当中,我们会有选择的开展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
一座智慧的城市,将有力地推动经济转型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管理将进入新的模式,企业发展将获得更加良好的环境,居民生活将更加便利与和谐。云计算将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动力,同时,智慧城市将孕育和催化云计算典型应用的落地与推广。云计算技术将在工业、交通、能源、医疗和市政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支撑城市的智慧发展,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城市的综合管理效率与公共服务水平,让城市运营發得更加智慧。
现在智慧城市它的建设,刚才张克平局长从智慧无锡的整个介绍当中就提出来了它们的建设思路。智慧城市第一个要解决的是城市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智慧城市建设当中,现在提出来了智慧城市的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示范工作,无锡有很好的基础,我们跟张克平局长一起,我们首先在工信部立足推导的智慧城市建设当中,首先第一个要整合城市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示范建设工作,要从这里我们要把第一个标准体系和服务体系,要得到一个规范和推广。这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城市结构。这是智慧城市公共信息综合服务平台的管理体系。
这是当时我们深圳市做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示范工程的介绍,深圳市的整个资源交换平台证照比照的服务应用。这是我们做的第一个应用,这是协同运作服务平台。
整个智慧政府平台的建设,通过内网和外网的协同管理,我们实行三协同的管理模式。第一个是协同办公,第二个是协同管理,第三个是协同服务。现在各大部位都在做智慧城市的试点和推广,工信部在国家政府职能转变的过程当中,实现以第三方机构来做服务的指导和服务的支撑,工信部在今年的10月10号正式成立了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产业联盟现在主要的任务首先是要在过去的智慧城市建设和试点示范体系当中,我们首先要制定标准和服务体系。第二是要进行公共服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第三个首先至关重要的是要成立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基金,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现在政府已经在转变职能,由过去政府主刀的作用转变成社会购买服务,无锡市的智慧城市建设和社会购买服务上面做出了表率,政府不会有大量资金用于指导性的投资建设,现在我们要实现利用完整的民间资本、社会资本和我们企业的自有资金,来做智慧城市整体的建设运营和服务,我们要做三个池,叫项目池、专利池、资本池,我们不叫资金池,资金池的面太广了,我们叫资本池,在发改委的主导下,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首期储备基金正在开始运行,现在前期投入在北京的智慧城市引导上面有80个亿的储备,北京市政府每年将会拿出1个亿的政府引导基金。其次由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的核心成员,这些大型的国企、央企、上市公司,我们建立合伙人基金,包括天使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和PE基金的组合,实现我们大的资本池的构建。最后将会跟相应的国家银行来进行战略合作,这个银行的合作将会有三到五家银行的整体战略合作,这个国家的三到五家大型银行最后跟我们各省、地、市、县的金融机构和地方性的商业银行进行一个资本池的构建,为地方的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做好资金的支撑。
再就是我们重点好我们的试点示范工作,试点示范工作是推动智慧城市发展的一个关键点,现在我们在智慧城市建设当中,我们是力主和倡导以具有完整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支撑,刚才张克平局长在这里也强调,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的安全信息保障,我们必须与完整的中国智造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支撑,将会以中国的北斗导航三维景位置服务,作为基础的支撑点,做好我们的试点示范工作。
现在各地都在搞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的中心,这里面我们实现的是两者的资源整合,以绿色环保、低碳节能为最重要的标准,现在我们正在探讨云计算大数据中心绿色环保的支撑计划,我们怎么样运营绿色、环保、低碳的这项技术,来实现我们云计算硬件--机房的运维和发展。现在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它最大的耗能就是我们电力的消耗,我们现在怎么解决在电能上面的消耗和我们低碳的排放。我们将有完整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的,我们叫地缘热泵很能源技术,通过我们技术的延伸可以解决智慧城市的大问题。首先第一步解决的是云计算中心和大数据中心,我们机房的生态链的供电和温度的控制,我们将利用地下的热能我们进行发电,而且我们能够进行完整的温度控制,包括它的供暖和制冷技术,这项技术是一个完整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对环境没有污染,我们需要全生态链的交互。这个在今后我们的城市建设当中发挥重大的作用,我们将会解决和突破我们城市里面,南北城市当中的温度的问题,温度的调节,包括北方城市路面的除冰、除雪,包括机场的地面温度和积冰积雪问题的解决,我们充分利用物联网的传感技术和地缘热泵的新能源技术,可以解决地面温度的调控。包括武汉,包括长沙,夏天非常热的城市的路面控制。在夏天长沙、武汉比较热的城市,它桥面的温度和离心暴晒路面的温度,最高值超过了100度,通过地缘热泵的传感技术,可以在夏天将地面温度控制在临界池之间。在北京非常寒冷冰冻的总路面,我们用温度的传感技术,同样可以控制在零度之间,这样大大改善我们的生态环境。像这样的技术,中国智慧城市产业联盟具有多项的全球性的核心技术,在我们的智慧城市当中实现产业化的推广。
现在智慧城市我们谈到的首先第一是必须要保证我们的绿色和低碳,今天我在这里可以告诉大家一个非常好的消息,我们中国智慧城市的第一个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就是绿色城市标准体系,已经正式推出,这是一个全球性的标准,是我们的核心会员单位,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我们整体用了接近10年的时间,把具有中国的国际影响的绿色城市标准,现在已经完全推出,这是一个国际性的标准,是今年在11月底,由国际地摊组织正式向全球发布的新的标准,结果全球的绿色城市标准将以中国的绿色城市标准为核心,这是中国通讯行业做的两大贡献。第一个是我们的中国移动做了全球的4G标准,驱动了全国新一轮的移动通讯的核心标准体系,而我们的中国电信在全球的智慧城市当中推出了绿色城市建设的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将会在全国智慧城市建设当中进行初步的试点和示范。绿色城市的第一个示范标准,我们将会在深圳市进行启动,深圳市是我们国家改革开放的第一大窗口,深圳市也是我们国家第二轮经济改革深水区改革的第二大窗口。深圳市也是李克强主导的国际低碳城市的建设,所以我们在深圳的龙岗板块当中,我们将启用深圳市的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的驱动,我们要构建第一个产业园,叫深圳市的国家智慧医疗健康产业园区的建设。这是我们智慧民生里面的第一大要务,全生态、安全、生态、低碳、高效的智慧型的产业园区。绿色城市的第二个示范标准,我们叫智慧养老健康管理。中国现在已经步入了第二个老龄化社会,我们目前统计的数据,60岁以上的老人已经达到了2亿人,这是一个庞大的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也是一个巨大的产业链。在浙江省毛省长的大力推动下,我们要打造智慧养老的健康产业链,将从杭州做起点。毛省长当时就非常关注,在他的引导下,在浙江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造了世界顶级的互联网的支付企业、服务企业,就是马云的淘宝网,他们现在要打造第二个产业链,就是基于健康养老智慧服务上面的电子商务的大型平台,现在目前定位叫健康网,我们要建设健康管理的服务链。由于今天时间有限,我不会过多的去拓展。
刚才各位领导都谈了很多,其实智慧城市它的建设,我们各位领导都从很多层面都谈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其实智慧城市的建设,我们谈了很多,大部分叫物理层面的智慧城市,我们张克平局长抛砖引玉也提出来了智慧城市其实最关键的第一个核心元素是人的智慧。李克强总理无数次的讲话和他推导的新型城镇化当中,他提出以人为本的城镇化建设,智慧城市建设首先第一大要务是我们的人才,人才是第一大要务,在会前的时候跟曹市长做了交流,其实人才是驱动智慧城市和中国社会产业发展的一个关键性要素,所以我们通过智慧城市的驱动,将会带动我们人才的培养和我们人才的就业,以及我们产业链的发展。
现在我们要做到把人才跟产业进行一个有效的驱动和挂钩,目前我们国家的人才培养其实是两张皮,是我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失败,今年号称今年是最难就业的一年,而我们企业宣称是最难招聘人才的新的一年,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背后,是高校的人才和我们企业的需求完全不是一码事,所以我们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政、产、资、学、研、用五位驱动,要探讨智慧城市商业的事,第一轮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基本上推动了接近二年多的时间,以住建部为首的智慧城市的试点工作已经有200个城市,而真正实现落地的是很少,我不是说真正的智慧城市有驱动,包括很多重大项目的落地都是比较少的,为什么出现这种状态,是没有好的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该没有产业的发展,就没有资本的注入,当时住建部和国开行进行了战略合作,但是过开行在智慧城市试点当中他没有投入一分钱,他为什么没有投入一分钱呢?是因为没有商业模式,没有商业模式企业也无所适从,企业也不会投入,在这个大会当中我们更多的是寻求我们商业模式的突破,今天我只是简短的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把我们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希望我们共同的齐心协力,寻求我们新的商业模式点,为中国的城市建设,为我们实现“中国梦”的远大理想而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