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项碧波:技术创...
井贤栋:AI技术...
彭思立:万物互...
王志良:“互联...
李德仁院士:大...
沈晓卫:人工智...
专家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专家专栏

高新民:智慧城市建设要以预防城市病为目标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4-01-08   浏览次数:3916 次

高新民:智慧城市建设要以预防城市病为目标
 
  智慧中国网智慧城市、云计算、大数据是政府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各地、各行业均有一批项目投入运行或正在建设。如何看待我国智慧城市实践,能否从中找出对今后具有指导意义的理念与经验?日前,在由华云数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承办的“智慧城市背景下的云计算应用与实践峰会”上,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高新民委员。
 
  智慧城市要解决问题
 
  记者:当前,政府、专家、企业都在谈智慧城市,对智慧城市也有各种不同的定义和不同的理解。请问您怎样看待当前我国的智慧城市建设?
 
  高新民:当前智慧城市确实是热点。有些项目花了不少钱,效果并不理想。人们对智慧城市的定义和理解也不尽相同,有所争论。
 
  我认为,定义本身并不重要,设定智慧城市的目标更为重要。因为明确智慧城市的目标,可以减少建设的盲目性,把握住智慧城市发展的正确方向。简单而言,智慧城市的目标就是要解决城市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
 
  记者:我国正处于新一波城镇化建设的过程当中。智慧城市应该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高新民:我国城镇化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与国际上的情况是一致的。城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老城市,国际上叫棕色地带的城市(brown field),另一类是新建城市,叫绿色地带的城市(green field)。老城市和新城市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不尽相同。
 
  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城市往往存在诸多城市病。比如城市管理问题、交通问题、水务问题、能源问题、环境问题等等。对于老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应该设定为治理城市病;在我国新一波的城镇化过程中,将涌现一批新兴的城市群。对于这些城市,智慧城市的目标应该设定为预防城市病。
 
  按领域整合信息是关键
 
  记者: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入,城市病在我国一线城市中已日趋普遍,在若干特大型城市中已比较突出。以智慧城市解决城市病应该怎样做,是否有成功案例?
 
  高新民:我国智慧城市起步不久,总体上还在探索之中。上海智慧交通在为数不多的成功案例中是一个有说服力的案例。
 
  上海的交通信息原先分散在交通委、轨道交通等多个不同部门。上海市用7年时间将与交通相关的信息全都整合到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这个平台已在解决上海交通拥堵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上海高架路一度非常拥堵,开始设想加宽高架并征收拥堵费。在分析了整合在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数据,发现80%的车在高架路上短程行驶,频繁上下是拥堵主因。于是在信号与匝道上采取措施,路网的总体流量增加了15%~20%,拥堵指数趋于平稳。不仅没新增高架,也没有收取拥堵费。
 
  从上海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案例可以看出,智慧城市要解决的城市病问题一般都存在于某一特定的领域。以我国当前的实际情况,该领域的信息又分散在多个不同部门。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按领域整合信息是关键。只有将各领域的数据整合起来,才能运用技术手段进行定量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并对运行进行实时管控。
 
  基于云计算的智慧城市尚在摸索
 
  记者:现在人们谈到智慧城市,常常会提及云计算。请问智慧城市与云计算是何种关系?
 
  高新民:云计算是智慧城市的技术手段之一。但是总体上讲,在推进智慧城市当中,合理的设计和建设支撑整个智慧城市的云服务体系架构,尚处摸索阶段。
 
  云计算的本质是资源共享,是服务,是动态调整。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只有解决各领域信息整合的机制问题之后,云计算才能发挥作用,成为智慧城市的技术支撑。现在各地都重视云,但大多没有解决信息整合的机制问题,结果是仍然在分散建设。有的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支持的云就有7、8个。这种情况实质上是在原先小数据中心上采用一些云技术。这种模式从投资上、运营上说都不尽合理,没有发挥出云计算的真正优势。
 
  当然,并不是说采用了云计算,就能自动实现智慧城市,防治城市病。而是先要实现大领域信息整合,才能运用云计算,在防治城市病的道路上进行持续创新。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