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让数据产业引擎动力更强劲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安徽智慧城市将“一城一策”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3-12-18   浏览次数:2853 次

    你想象过未来的智慧生活是怎样的吗?昨天下午,由决策杂志社和安徽省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安徽首届智慧城市发展论坛在合肥举行。记者获悉,安徽省明年有望出台智慧城市的相关发展规划,全省10个市县区纳入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安徽省住建厅还于昨天发出通知,要求试点城市重视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一城一策”地创建智慧解决方案,最终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

    拟3至5年建一批示范中心

    省住建厅相关负责人透露,安徽初步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一批示范中心,在智慧城市关键领域取得技术性突破,并正计划与中科院电子所联手,合力建设安徽省智慧城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全省的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在合肥滨湖中心建设统一绿色的云计算政务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提高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应用水平。

    “在你身上戴一副听诊器,随时监测你的血压、脉搏等基本身体情况,并及时对这些数据处理,分析你的健康情况。而且,这些信息还会和医院的数据平台联系在一起,方便挂号、就医等。在安徽省智慧城市建设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中,已初步描绘了智慧城市建设对咱老百姓的诸多便利。据悉,未来,安徽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几个重点专项包括智慧安徽云门户、智慧社区、智能市民卡、智能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旅游、智慧文化和公共安全等。不过,目前该行动计划尚需等国家有关部委的相关规划出台后,方可最终确定实施。

    安徽智慧城市将“一城一策”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应在已经编制的智慧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顶层设计,立足于本地区的当前发展状况,以城市的实际问题作为切入点,“一城一策”地创建智慧解决方案,制定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和战略规划系统,并与本地区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相衔接。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创新社会管理,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措施。

    其中,合肥将通过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优势和发展突破口,率先打造独具特色的“智慧城市”样板。“十二五”时期,合肥市将着力打造创新高地,培育智能语音、新能源汽车、光伏及新能源等8个新兴产业增长源。到2017年,力争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万亿元,累计发明专利授权量突破1万件,成为国家创新体系重要支点和产业创新示范区。

    “宽带中国”带来机遇

    相关专家指出,智慧城市的“智慧”来源于将城市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对城市各类要素信息综合深度挖掘分析。因此,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作为信息汇聚、共享、利用的载体,是智慧城市试点建设的必选内容。今后,安徽要结合国家实施“宽带中国”、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等政策机遇,加快无线网络、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及“三网融合”等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其中,合肥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城管平台和电子政务平台,加快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也可以尝试构建含有城市三维模型、地下空间设施、遥感影像、多维度可视化地理信息等数据的地理时空信息平台,建立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让智慧资源更加规范和准确。

    老百姓需求为导向

    通知要求,试点城市应合理配置资源,优先加强基础保障性项目和重点项目的建设。比如优先选择能够将城市功能提升的供排水系统、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等,能改善城乡环境的园林绿化、垃圾分类处理等,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项目建设,对于这些项目省住建厅将在后期择优示范并进行全省推广。

    未来,安徽将以市民需求为导向,在教育、卫生、社区生活服务等公众关注度高的民生领域,推进广覆盖、易使用的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信息化,包括智慧社区、智能市民卡、智能交通、智慧教育等值得期待。而合肥即将开通的4G网络,在滨湖中心还将建设统一绿色的云计算政务数据中心和服务平台,将为实现智慧城市提供保障。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