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项碧波:技术创...
井贤栋:AI技术...
彭思立:万物互...
王志良:“互联...
李德仁院士:大...
沈晓卫:人工智...
专家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 > 专家 > 专家专栏

杨学山:大数据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3-12-16   浏览次数:3875 次

      杨学山在第十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提出

       大数据发展还处在“挖沙子”阶段

       “如果说信息资源是一座大山,那么开始认识并运用大数据的我们,最多只是挖到了一些沙子。”在昨日举行的第十届国家信息化专家论坛上,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杨学山如此表示。他指出,大数据概念的出现让人类社会看到了信息、能源和材料三者走向等量齐观、共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曙光,但大数据目前还处于应用的低级阶段,业界对大数据的概念认识和应用本身都还有很多的不足与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大数据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也很难落地,必须认清大数据的本质,把握两个关键的技术方向,处理好三个关系。

       目前,各界对于大数据的本质,并没有形成共识。杨学山认为,大数据使得开启了60多年的信息革命终于触及其核心——信息内容,人类社会开始走上信息、能源、材料共同发展的道路,信息资源的重要性开始与能源、材料相提并论,其地位从差异巨大走向等量齐观,这样的历史转折点已经出现。他认为,目前,人们对于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从量还是质的角度看都仅仅是刚开始,即使美国提出建立ZB(泽字节,相当于十万亿亿字节)级别的数据中心,也不过相当于在信息资源的大山上挖到了一些沙子。目前,我们记录下的数据,具备信息处理能力的不到1%,更不用说没有被记录下来的数据,大数据真正落地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这条路该怎么走?杨学山提出了两个关键的技术发展走向。首先,在内容属性上,要突破语义解析技术,让大数据结构化。其中需要突破模式识别、自然语言理解、语义分析、知识体系化等各个技术环节,重点从应用的角度,利用已有的信息集合,开发相应的理论和工具。其次,在物理属性上,要在芯片、软件、整机、系统等技术上取得突破。现有的主流芯片架构不适应处理大数据的需求,对处理过程中流量极其大、密度极其低、计算极其少的特征,需要大空间、低密度、非计算的处理能力。因此,从芯片到操作系统,都必须进行创新。

       在大数据下一步的发展进程中,杨学山提出要处理好三种关系:一是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也就是推动大数据技术和应用的平滑升级,不能把发展的拐点变成了断点,这样既是对过去发展的否认,也是对未来发展的损害;二是局部和全局的关系,大数据只是信息技术体系中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其发展必须与信息技术体系发展的全局相结合;三是求实和创新的关系,创新的立足点要放在求实上,求实际、求实效、求实用,否则创新就成了口号,反过来变成发展的阻力。

       杨学山最后指出,大数据会催生很多好的新业态。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模式会由此发生变化,包括教育模式、科技创新模式等,甚至第一、二、三产业的界限也会模糊,人类的生存空间将从物理空间变成信息物理空间,这样才能走向信息、能源、材料三者同步发展,实现人类社会发展的拐点。

       本届论坛由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简称专家委)主办,以“开放数据与大数据发展”为主题,专家委常务副主任周宏仁、副主任杨国勋,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邬贺铨等到会演讲、讨论。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