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乐居讯 10月30日,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进司、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国土测绘司、国家遥感中心、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主办的,主题为“智慧•创新•服务”的第八届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技术研讨会暨设备博览会在北京举行。新浪乐居作为现场直播媒体之一参与该研讨会的全程直播和报道,并在研讨会间隙专访了数位行业专家。
以下是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家委员会云存储组组长、解放军理工大学教授刘鹏接受新浪乐居专访实录。
新浪乐居:刘教授,您好,感谢您接受新浪乐居的采访。说到云计算,您是这方面的专家,大家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术语,我想问一下云计算跟我们生活当中的息息相关的应用都有哪些呢?
刘鹏:其实现在云计算的应用非常多,所谓的云计算是通过网络连接大量的机器,对外能够提供服务,比如用我们普通的手机、电脑、Ipad都可以作为云计算的终端,它的处理在云端,这也是网络发展的必然结果。随着网络带宽越来越宽,大家越来越方便,大家都愿意这种方式提供用户的服务,这样服务能力会得到极大的增强。
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应用,比如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讯飞的云计算语音输入法,就是我们发短信,我们想让手机听懂人说话是很困难的一件事情,但是在云计算里面这个不困难。我的手机把我声音录下来,它自己识别不了,它把它传到云端去处理,那边有一个机器进行处理,那边处理完之后再把识别出来我讲的内容返回到我的手机,这时候我的手机将会呈现一个结果。我现在举个例子,“现在我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演示云计算的有关使用方法”(此处为刘鹏演示讯飞云计算语音输入法软件)。
新浪乐居:没有任何错误。
刘鹏:对,而且对于那种常见的说法特别擅长,因为在互联网上有大量的人都在讨论各种各样的事情,经过云计算之后,把所有人说话的常规的说法都收集起来,各种各样热门的东西是它最擅长的,所以它不怕重音字。比如我刚才进来的时候看到了芙蓉姐姐和犀利哥正手牵手在逛街,一定要通过网络才能识别,(再次演示)“我刚才看到了芙蓉姐姐和悉尼歌正在逛街”。
新浪乐居:反馈速度很快。
刘鹏:对。
新浪乐居:像这种网络名词会反映特别快。
刘鹏:对,只要在网上有人讨论过的讨论人比较多的就会很准确,因为它是根据大量的统计,掌握了所有人说话的习惯,像我的发音并不是很准,但是它知道这类发音意味着什么。
新浪乐居:那您手机上装上这个软件之后,是不是只能识别您的声音,其他人的声音可以识别么?
刘鹏:那不是,它是通用的,不信你可以试一下。
新浪乐居:刘教授,你好!它听成王教授你好了。
刘鹏:刚才有短信进来,所以有干扰,重新来。
新浪乐居:刘教授,你好!识别正确。
刘鹏:对所有人都是适合的,这就是云计算的一个应用,这种应用很多,比如在这里可以监控他们公司里边的所有摄像头,这是云端存储做的一个技术,可以调所有摄像头,看人是不是在加班。
新浪乐居:咱们这边有没有一些现在正在研发过程当中但是还没有出来的,可以想像得到未来我们生活会非常方便的一些软件吗?
刘鹏:会有很多很多,这种软件非常多,而且这些软件会越来越智能。比如苹果的Siri它已经能够理解人的意思,甚至可以对Siri说给我太太打个电话,我晚点回家,它都自动打电话,类似这种新的智能的服务会越来越多。所以云计算给普通的人提供的一种让你的各种各样的终端能够连到后端智能的大脑,那个大脑会成为地球的一个智慧的智能体,相当于《阿凡达》电影里面潘多拉星球,潘多拉星球里的任何一棵树、认可一个野兽、一个植物最后都是圣母的一个触须,实际上整个星球是一个智慧。地球很快会变成这样,这一天不是很远。
新浪乐居:您觉得大概多长时间?
刘鹏:现在谷歌做的无人驾驶汽车已经能做到在路上开到40几万公里从来没出过事。已经现实了,已经做的很好的。我相信在十年之内我们街上的车也变成没有人驾驶,20年之内80%会是没有人驾驶的,街上大部分车没有人驾驶,都是自动驾驶。
新浪乐居:看到这次整个智慧论坛,说到一个和往年不同的点,就是大数据时代,您怎么看这个时代?
刘鹏:这个时代其实是这样的,也是历史发展的一个必然,云计算是一种必然,大数据也是另外一个必然,这是同一个硬币的正面和反面,大数据是一种数据特别大的一种现象,云计算是应对这种现象的技术,其实它是同一个问题的两面。那么大数据这个现象从最近这十多年来数据量增长是非常惊人的,每过18个月历史上所有数据都会增长一倍,也就是说我们累计了几千年的数据到今天为止这些数据包括什么呢?包括图书馆里的书,包括家里的废报纸扫印的文字,包括所有的电脑里存放的数据磁盘、光盘、磁带上存放的所有数据,几千年累计的所有数据再过18个月就会再增长一倍,这个规律是非常明确的规律,新摩尔定律,新摩尔定律比老的计算机摩尔定律要快很多,计算机摩尔定律是说计算机会比18个月前快一倍,但数据是比18个月历史上总和多了一倍,所以它两个是不匹配的,这样的话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机在数据增长面前显得越来越慢了,所以我们需要连接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理数据,所以谷歌现在已经上百万台机器在做这个事情,现在百度马上也要到一百万台机器,因为数据太大了,计算规模要大大扩大,横向扩展。
新浪乐居:照这样的速度,会不会到后面计算机这块已经完全不能支撑了?
刘鹏:这是绿色和平组织一篇文章中写的,到2020年云计算数据中心消耗的电力将比德国、法国、西班牙这几个国家总能源都要多。所以,你要看到现在我们看到的局面,我们现在看到内蒙、哈尔滨,现在只是刚开始修云计算数据中心,也许再过5年、10年那地方一望无际几十公里、几百公里都是数据中心。
新浪乐居:咱们云计算技术在智慧城市当中的一些应用都有哪些具体方面?
刘鹏:非常多,所谓智慧城市就是要把一个城市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建设它的IT设施,把这个城市所有的传感器数据拿到云计算平台上进行智能的感知和处理,然后云计算就是智慧城市的大脑,云计算 为整个智慧城市提供非常方便的服务,对城市进行非常好的管理,使得这个城市更加安全、更加有效,那么其中有很多很多应用可以做的很漂亮。比如说我们在南京就有30多万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目前都是属于不同部门的,大家都是散的,数据也存在不同地方,造成了很严重的浪费,这个单位的数据那个单位访问不到,当出现一个问题、一个案件时候公安部门会到各个单位调看摄像头了,这是事后的,事情发生时候并不知道有问题,事情发生之后再通过摄像头查历史情况。如果我们能对摄像头数据作出实时处理的话,当任何异常情况(比如抢劫、打架斗殴、火灾、出现交通事故)都会实时预警的话,这个城市会变得更加安全、有效,不同部门都可以通过视频观看东西,各个部门各种应用都可以共享这些数据,城市的领导可以通过点摄像头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这个是非常有效的做法。还有交通,我们可以把城市所有道路的摄像头的数据采集过来智能识别之后就知道每个道路上有多少辆车,我们就知道道路交通状况、堵不堵车,可以对整个城市红绿灯进行智能调度,对个人用户导航可以智能导航就不会带你到堵车的地方,城市会更加有效。
新浪乐居:我看到现在像百度高德他们做了一些导航仪已经具有这种能力了,而且非常准确。
刘鹏:是的,已经能够做到这样了。比如我们看街上的摄像头(在手机上演示实时摄像头监控),有标签的地方是街上的摄像头,我们可以调看街上不同地点的摄像头,这是道路上的情况。
新浪乐居:现在都实时一直更新。
刘鹏:是的,都是实时的,时间是10:30,就是现在的时间。
新浪乐居:现在这些是不是已经商业化了?
刘鹏:对,既可以商业化,比如家长可以看到幼儿园的孩子现在的情况等等,所有东西都通过云计算提供服务。
新浪乐居:现在这个软件是免费的吗?可以下载吗?
刘鹏:用户都可以下载,都是免费的。
新浪乐居:真的很棒,但是我们发现像这样的一些东西其实是很便民的服务,只是大部分人都不知道这个软件,对于这样一些门槛,咱们怎么解决?
刘鹏:其实很多东西是有宣传效应的,因为现在在手机上可以用的软件非常非常多,上百万个,真正好的软件会有口碑,会告诉说我装了这个,觉得很好,可以装一个,媒体是一个很好的渠道。我们现在已经能做到整个城市的监控变得智能,我们就能做到,所有的摄像头经过处理之后,比如这地方有火灾,马上会报警,而不是需要人去看,人看来不及,我们现在已经在建智慧城市,也都采用了我们的方法。
新浪乐居:都是哪些城市?
刘鹏:比如南京,这次亚青会就是用的我们的平台,通过大量摄像头资源的整合,然后进行资源处理进行实时预警,志愿者每个人手机上都装了一个,发现有人打架,马上用手机录下来,直接传到指挥中心,那边马上就知道了,这也是我们做的。
新浪乐居:这个会不会涉及到隐私问题?
刘鹏:其实有些管理上的做法需要大家制定规程,有些隐私问题通过规程来解决,在大数据能力下,包括我们给江苏移动做的大数据平台,我们能够知道江苏有几千万移动手机用户,这些手机用户现在和基站的数据的交换都是我们在处理,处理完之后我们就知道整个江苏所有地点手机信号哪些地方好、哪些地方不好,什么地方掉话率比较高,我们可以方便中国移动优化整个网络,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我们并不会去分析他通话到底说了什么、发了什么短信,我们只是知道他的信号好不好。所以,有些东西是通过政策来规定哪些地方不允许什么人使用。
新浪乐居:现在现场展商特别多,做这块的好像挺多的,但是对一个外行人来看,好像每一家自己的整个特点或者自己的优点都不是特别明显,对于这么一盘大菜,大家现在的竞争和中国现在的现状是怎么样的情况?
刘鹏:现在大多数公司其实都还是比较同质化的竞争,所以,有院士在讲一百多个智慧城市没有一个成功,这个话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也有点太绝对了。从总的感觉来说,智慧城市其实是需要围绕大数据这种应用来,智慧城市如果不做大数据,智慧城市其实就是以前的系统集成,没有什么优势的,当然,会有提高,但是提高并不明显。智慧城市应该紧紧围绕大数据这种应用来,最大的数据就是视频数据的处理,交通数据,知道哪个车经过了什么地方,只是以前没有能力处理数据,以前数据库很快就爆了,我们现在必须用云计算的方法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包括环保,PM2.5这么严重,我们做了PM2.5平台,以前每个监测点150万,我们现在做到1万块钱一个,降低了一百多倍,监测点就可以在城市里到处布设,什么地方在污染我可以马上感知,马上可以预警,马上可以制止。
新浪乐居:您刚才说到PM2.5系统已经在很多城市布置了。
刘鹏:我们现在已经布了四个城市。
新浪乐居:哪四个城市?
刘鹏:目前在南京、昆山、镇江、秦皇岛。
新浪乐居:数据反馈之后咱们这边有什么明显的变化吗?
刘鹏:首先,目前布的点还不多,石家庄马上布20个点,布的点还不太多,但是已经起到很大作用了,一个是对局部小环境的感知,以前PM2.5是宏观监测,一个城市宏观值,因为在楼顶上监测,而且要用一间房子装设备,很笨重,现在做的是小盒子,可以挂路灯上、挂电线赶上,而且不需要电,太阳能供电,可以在城市布大的点,一个城市布几千个点,什么地方有污染当然很快就知道了。通过GPRS发送到云计算平台处理,云计算平台算出所有污染的情况、污染的过程。整个污染像卫星云图一样,你知道从哪来的污染物、排放到哪了,然后哪个地方污染突然增加,比如一个黑烟车开过去,这个地方污染就增加了,一排传感器马上提高了,这就知道谁干的了,这地方有人在烧什么东西,我马上就知道了,可以派人去执法,以前做不到,现在有这个平台就能做到,这也是智慧城市的一个体现。
新浪乐居:这个真的很棒,尤其PM2.5,像北京这种城市,大家造房子时候也说这些概念,包括恒温、恒湿、恒氧,以后会应用到各种各样当中。
刘鹏:智慧城市首先是大数据,还有从哪个角度入手,像我们入手的这几个点数据量很大,而且能够看到效果的,这样做了之后非常有效果。
新浪乐居:这方面现在咱们面临怎样的挑战呢?
刘鹏:智慧城市建设最大挑战是以前那种模式,以前城市部门分而置之的模式和现在智慧城市需要数据共享、需要大平台、大系统、大应用需要适应,以前各个部门不是特别喜欢共享数据,最大的挑战其实不是技术挑战,而是大家思想上的挑战。所以,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一号领导,这个城市的最高决策者要下决心做才会成功,如果他不下决心,这个事情是做不成的。
新浪乐居:您刚才说到技术这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刘鹏:技术上没有问题,大家都要有这种共享的思想,是需要去引导,不会一开始就有,这是一点。设计智慧城市一定要站的高,要站到使用层面,不是做很多花架子,要有务实的精神,而且要有高度,这样才能让城市到一个新的阶段。
新浪乐居:您刚才说到技术问题,咱们现在在国际上技术这块属于怎样的水平?
刘鹏:其实目前中国技术上已经进步非常非常快了,绝大部分东西现在都已经国产化了,比如说CPU、数据库、操作系统,大部分东西都国产化了。当然,有些还处于相对比较落后,比如CPU落后一点,在云计算技术上,中国还是跟的很紧的,我们在很多技术方面现在已经甚至超过国外,比如低功耗的存储,在全球我们最领先的,云计算数据库是全球最领先的,在应用模式上,中国也是很领先,阿里巴巴是全球最大的B2B网站、B2C、C2C网站,我们已经能做到在世界上独树一帜,比如360安全卫士全世界最强的安全服务平台,云技术就是他提出来的,中国已经开始有很多创新,而且整个阿里交易额已经超过了eBay和亚马逊的总和,中国发展很快,很有潜力。
新浪乐居:现在最主要的是理念上的引导。
刘鹏:对,当你有正确理念之后,做事情时候可以少走弯路。
新浪乐居:谢谢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