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李德仁院士,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院长。1963年武汉测绘学院毕业,1981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5年获联邦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博士学位。2008年被苏黎世理工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9年10月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2012年8月25日在第22届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大会上,李德仁院士被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授予“荣誉会员”称号。这是国际摄影测量与遥感学会的最高荣誉称号,仅授予全世界在世的最具影响的10名杰出科学家。
20世纪80年代,李德仁院士主要从事测量误差理论与处理方法研究。1982年,他首创的从验后方差估计导出粗差定位的选权迭代法,被国际测量学界称之为“李德仁方法”。1985年,他提出的包括误差可发现性和可区分性在内的基于两个多维备选假设的扩展的可靠性理论,被学界誉为科学地“解决了测量学上一个百年来的问题”。
20世纪90年代,李德仁院士致力于3S系统(遥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为代表的空间信息科学以及多媒体通信技术,并提出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概念和理论体系。
进入21世纪,李德仁院士提出了广义和狭义空间信息网格的概念与理论,积极推动城市网格化管理与服务。并在高精度摄影测量定位理论与方法、GPS空中三角测量、SPOT 卫星像片解析处理、数学形态学及其在测量数据库中的应用、面向对象的GIS 理论与技术、影像理解及像片自动解译、空间数据挖掘、3S技术集成与多媒体通信等方面都有独到建树。
李德仁院士发表论文700多篇,出版专著11部,译著1部。获有30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奖。李德仁院士先后培养博士生120多名,硕士生80多名。他指导的5位博士生荣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是全国获指导教师奖次数最多的教授。
演讲题目:智慧城市及其应用
内容摘要:界定了智慧城市的概念与内涵,分析了智慧城市的关键技术,并提出智慧城市现在与未来的应用领域。智慧城市正引导着人们的生活走向数字化、精确化,同时也更智能化、舒适化。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一个道路更畅通、沟通更便捷、环境更美好、生活更幸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