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科技总工杨海成教授日前在“2013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之“云时代的数据聚合力量”分论坛上,针对云时代数据的价值问题,进行了阐释。杨海成教授表示:全球化、经营化、协同化、服务化,这“四化”是当前制造业管理变革的主要趋势,而大数据将为制造业转型提供重要的支撑手段。
航天科技总工杨海成教授在“2013中国管理·全球论坛”上谈制造业转型与大数据
四化趋势激发制造业深层转型
全球化。目前国内外企业都处于全球化这一发展趋势下。而真正的全球化就是在网络环境下实现全球的资源配置。在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数据、网络对于企业实现全球化能够起到巨大的作用。
经营化。在企业管理的覆盖面愈发广泛的情况下,经营化要通过数据管理的力量来实现。未来的软件力量将不仅停留于数据整合层面,更重要的是软件在改变着企业发展的状态、规模、企业管理的模型以及企业管理的力度。
协同化。协同化体现在企业协作不是单一的隶属关系,现今的协同是企业与企业之间平台的互操作来实现企业间的协同,摆脱了过去所谓庄园式的管理。协同化的本质是通过网络化的制造管理来完成。
服务化。当前制造业、服务业都在向服务化方面转型,已逐渐开始从之前的产品销售层面向服务销售层面过渡。
通过这四方面的趋势,杨海成教授认为,中国的制造业在信息技术冲击下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不断地创新、创造,为IT未来的发展创造出极大的空间,所以需求是真正牵引IT发展的最大动力。IT的结果不在于IT的本身,在于它服务的主导领域产生的变革而带来的价值。
利用大数据的力量引导工业向高附加值转变
随着大数据趋势的加强,在制造业,大数据的影响作用逐渐深层次地凸显出来。那么杨海成教授对此是如何认知的呢?
他表示,首要是认知大数据的广泛性。现如今,工业领域的大数据在源源不断的产生,工业大数据的形成正是通过一系列的IT技术在工业制造领域的嵌入式中深入渗透和利用,因此就需要更充分挖掘工业领域大数据的价值。只有真正利用数据的力量,才能来支撑工业的发展,引导工业向高附加值转变,激发企业向绿色制造转变,迈向创新大国,这才是工业大数据的一个内在的力量。
目前看,制造行业所拥有的数据比政府或者其他专门做信息管控的组织还要多,因为制造业是蕴含着无所不包的产品,但数据还没有真正的给挖掘出来。所以制造业大数据应该涉及到整个制造业,从制造业的企业管理办公、ERP、产品运营服务以及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等。
大数据价值的挖掘点
制造业在大数据方面的潜在价值未来必将引导企业向更加良性的层面发展,那么如何挖掘大数据真正为企业提供价值和发展空间呢?对此,杨海成教授表示,大数据价值的挖掘点之一体现在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方面。过去企业产品的设计和规划很多都是基于人的大脑智慧而产生的。现如今,一个全新产品的规划、设计可以参照过往的产品设计数据履历,进而经过对比形成各类不同的解决方案。通过互联网的大量变形计算,对大数据的挖掘来产生创新产品,可以使得价值通过智能化手段和网络化手段来产生。
同时,未来大数据还可以支撑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环保,这也是制造企业朝着绿色环保方面发展的重要保证。而决策支持是大数据的优势价值领域,不管是企业的基层、中层甚至高层决策都需要依靠数据作为工作和管理的基石。
最后一个是大数据支撑下的未来制造模式——云制造。真正构建云并且落地还需将其应用于工业制造和业务服务里。基于大数据的云制造将是未来的制造业转型的最大契机,它可以把所有制造业的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企业资源、专家资源、知识资源,通过云数据的模式提出未来在云体系下的制造业的新发展模式。现如今企业数据管理也朝着云数据管理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