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强化数智赋能制造业蝶变升级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智慧宁波”发力大数据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13-08-27   浏览次数:3304 次

  物联网来了,云计算来了,大数据时代来了。19日,在首届宁波大数据论坛上,我市率先成立全省高校首家大数据中心。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的宁波,正推动大数据深度融入城市发展—大数据是一座无形“矿藏”,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 

“智慧宁波”发力大数据

  图为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和企业签约现场。(施超王国英摄)


-走近“大数据”

 

  随着科学年轮的向前转动,现代社会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作为现代科学的热门关键词,正越来越多地为人们提及,它被用以描述和定义信息爆炸时代产生的海量数据,并命名与之相关的技术发展与创新。

 

  19日上午,首届宁波大数据论坛正式举行,在市科协和浙江万里学院主办的院士专家特邀报告会—天一论坛上,中科院院士鄂维南围绕数据科学与信息服务产业作了主题报告,为智慧城市发展大数据技术提供可鉴性的应用方向。

 

  “在美国,一个数据可带来数百亿美元的经济效益。”在鄂维南院士看来,未来社会大数据无所不至,将广泛应用于医疗、金融、电子商务、物流和互联网等五大产业领域。他举例说,当前国内许多城市出现房价攀升,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局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数据信息的不对称,导致投资对象过于单一,使大量流动资金指向房地产领域。

 

  “今天的大数据,很有可能只是明天的小数据。”与会专家认为,随着现代社会信息数据的迅猛增长,由此发展起来的大数据技术将掀起传统数据分析模式的一场重大革命。

 

-解码“大数据”

 

  作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城市,“智慧宁波”在大数据时代应当如何发力?怎样从海量数据中挖掘出价值信息?鄂维南院士认为,这不仅要依靠一个交叉学科的科研平台,还要跟产业建立起更加紧密的内在联系,“大数据时代,需要更多的大数据技术研究中心”。

 

  当天,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正式揭开面纱,并和两家企业分别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这是我省高校中的第一家大数据中心。”浙江万里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学院副教授杨庆表示,大数据技术横跨数据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大学科领域,将为我市相关产业发展注入新的血液。

 

  杨庆认为,大数据技术是一个“浪里淘沙、沙里淘金”的过程。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成立后,将立足宁波本地发展情况,针对大数据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全面开展研究,在金融、物流和舆情研究等三大领域发力,和更多企业进行合作。

 

  “我市发展大数据技术研究具有良好的基础优势。”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主任高卫国认为,宁波港口物流业发达,金融优势突出,智慧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发展大数据技术具有得天独厚的自身条件。

 

-服务“大数据”

 

  当天,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和两家公司分别签订了框架性合作协议。与会专家认为,宁波发展智慧城市的底子不薄,有望在大数据时代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发展因子。

  

  为了更好地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服务,在科研合作方面,浙江万里学院大数据中心不仅拥有一大批科研团队,还成立了专家指导委员会,囊括鄂维南院士等十多位国内外权威专家。同时,在校企对接方面,中心将与金融、物流和互联网等领域的更多企业展开互利合作,共同推动我市大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

 

  与会专家认为,地方政府还应在注重激励机制、资金政策倾斜等基础上,紧紧抓住大数据技术的核心关键点,只有这样,企业创新才可大有作为。“目前,大数据中心正积极申报成为市级重点实验室,获批后可望获得150万元的财政经费资助。”杨庆说,有了政府扶持,创新更有力量。

 

“大数据”威胁个人隐私安全?

 

  微信知道你在说啥,百度搜索知道你在想啥,谷歌图片甚至知道你长得像啥……在大数据时代,每个人的行为、位置、生理变化等等都成为可记录分析的数据。在19日举行的首届宁波大数据论坛上,有关专家提醒人们加强对网络个人隐私的保护,特别是注意在网络社交媒体中的信息表达。

 

  据了解,新浪微博用户每天的发博量超过1亿条,百度要处理数十亿次搜索请求,淘宝网的交易量更是有数千万笔。一项国内网民调查显示,90%的被访网民表示曾遭遇个人信息泄露,89%的被调查者表示不堪个人信息泄露之扰。“通过对数据挖掘和收集,了解用户行为特点进行精确的产品推送会获取用户的敏感信息,但现行的法律却未对这种行为是否违法作出明确规定。

 

  “网络舆论信息与公民生活息息相关,”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杨庆表示,从人们日常登录的微博上,可以通过数据使用频率,分析提取出个人的生活习惯、兴趣喜好等信息。数据分析和窥探隐私之间只有一步之遥,比如人肉搜索,网络高手依赖于网络上的大量数据,实现对搜索对象的快速“调查”。

 

  杨庆说,通过减少微博上网的次数,可以保护数据隐私,但过于因噎废食。他建议,公民在发表微博、微信和网贴时,应尽量少使用GPS定位功能,有意识地避免个人隐私信息的泄露。

记者施超 实习生陈依喆 通讯员王国英 余武君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