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主义新兴以来,困扰全世界两大难题一直未解决,那就是增长停滞以及中等收入陷阱。全世界不同地区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日本、墨西哥都经历了相同的困境。中国的经济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已经高速增长了30多年,未来中国经济还能否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经济同样会陷入增长停滞、中等收入陷阱困境吗?如何破这个难题,应该寻找怎样的抓手?
2013年2月27日,由中国智慧城市论坛牵头,联合多个单位共同举办的“助力新型城镇化——智慧城市全国行活动广东站”在广州隆重举行。国务院参事牛文元在会上提出了新的思路——智慧城市的提出和推行是破解经济增长停止魔咒的一个选项和抓手。
智慧城市,破解经济问题的密钥
根据资料显示,英国伦敦大学教授麦金托什的研究指出:“现今,与微电子芯片的研制和生产有关的就业人口已达到全球人口的3%,与科技发展形成良性循环。”据世界银行测算,一个百万以上人口的智慧城市建设,当其超过实际应用程度的75%时,该城市的GDP在投入不变的条件下将增加2.5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促进经济增长翻两番,完全有可能实现“四倍跃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目标。
“所谓智慧城市,就是集自我创新功能、时空压缩功能、自动识别功能、智慧管理功能于一身的高度数字化、网络化、精准化、智能化的信息集合体。”牛文元解释道。在他看来,如何才能把工业化、信息化融合在一起,智慧城市无疑是一个非常好的选项。
牛文元表示,智慧城市将实现两大革命:一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流通方式和公共服务的巨大变革;二是政府决策、市政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民生的革命性进展。所以,在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下,智慧城市是恰逢其时的选择。
智慧城市充分应用信息化知识化和超大的计算能力,全方位实施城市网络化、宽带化,普及应用数字地图、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以及RFID、嵌入式系统等,有效实施全程监控、智能寻优,达到精准识别并直接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生产、消费、流通、健康、安全的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智慧城市是信息时代的载体,是知识经济的结晶,是可持续发展的支撑,将寻求城市“动力、质量、公平”三元素的交集最大化,将实现零废品、零库存、零中间交易成本的“三零”目标。
牛文元指出,建设智慧城市包含四大战略意义,即:全面提升城市的生产力水平、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竞争水平、全面提升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和民生幸福水平。
“目前,智慧城市的基本建设,按照我们现在国内发展水平来讲,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因此必须注重三个方面最基本的要求。”牛文元说,中国很多城市进行的智慧城市推广还仅仅停留在一些简单的运用或者某一项技术的运用,没有达到智慧城市的整体要求。虽然智慧城市的概念提出了,但它要服从整体设计的总方案,智慧城市要代表整体城市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比如数字人口管理、数字地籍管理、数字经济管理、数字政府管理、数字环境管理等,所以智慧城市能够达到这种功能和运用的能力,才能说智慧城市进入到现代信息的基本融合。
对此,牛文元特别强调了建设智慧城市的五大战略要点:一是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与总体规划(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设计);二是基础框架的布设、融合、标准(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基础);三是数字生产、数字流通、数字分配、数字消费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核心);四是全方位物联网、监测网、计量网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主导);五是市政管理与家庭智能生活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战略启动)。
牛文元表示,有了规划文本,接着就是进入标准统一融合的设计文本,最后进入到多元智慧的运行文本,从制度文本、设计文本一直到运行文本,才能共同打造一个智慧城市的整体蓝图。
智慧城市要体现绿色本质
世界银行指出,整个20世纪的100年,人类消耗了265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1420亿吨煤炭、380亿吨钢、7.6亿吨铝、4.8亿吨铜。到了新的世纪,财富积累和增长大约是上世纪的3~4倍,如果还用这种方式创造财富,地球能不能承受?
在新形势下,节能减排、环境友好成为21世纪的整体趋势,也是未来可持续的要求。而智慧城市正是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事实上,也只有借助智慧城市,才能实现绿色发展的整体目标。
牛文元说,从全球范围来看,人类的“生态足迹”已经超出了全球承载力的20%,人类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这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当人类的发展遭遇危机的时候,必须从绿色智慧中寻求解脱,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提出生态文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它不但是一个口号,也是非常现实的要求。
由此看来,绿色智慧城市的基本元素,数字式的、智慧式的都是要体现绿色本质,为发展提供“动力”,其中包括观念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文化创新,通过五大创新共同打造智慧城市的发展动力。当然还要体现发展的“质量”。同时,智慧城市还要
支撑发展的“公平”,这个表现在共建共享、共同发展、机会平等、社会和谐、宜居幸福几个方面。
对此,牛文元强调:“要从自然的绿色到经济的绿色,到社会的绿色,再到人心的绿色,四者的总和成为推动绿色智慧城市的基本思考。”所谓自然的绿色,是指整个地球上的高等生物都是依靠自然界的碳水化合物来供养,自然绿色是绝对不可缺少的。经济的绿色,就是学习自然生态系统。比如循环经济,自然生态系统是全循环,几乎没有任何废弃物的、完整高效的循环系统。而现在人类自身安全的循环过程被破坏了,这个破坏本身是对人类未来的前途不妙的。所以说,经济要学习自然的绿色,完成高效循环,尽量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那么,什么是社会的绿色?就是要人人平等。谈到这里,牛文元引用了唐朝曹松写过的描写八月十五中秋月亮的诗句,其中两句是“月亮直到天穷天尽头,铺到四邻家”。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强调公共服务均等化。而人心的绿色,就要遵从合理的科学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这四个绿色构成了绿色智慧城市完成的任务。
智慧产业是产业创新的主线
智慧产业如何体现创新和绿色?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在牛文元看来,城市的智慧产业必须以新一轮的发展红利抵消传统产业的边际效益递减;以创新的发展内涵抵消粗放式生产的外部成本;以智慧管理的制度精准性重塑产业的新秩序。
“没有智慧产业支撑的智慧城市是无法建设的,从根本上提升城市竞争力,是建设的核心,智慧城市不是边边角角的修补。”牛文元说。
他举了这样一个例子,美国奥巴马政府集中了100多位高科技人才,包括:科学家、工程师、未来学家和世界顶尖专家,通过“专家知识+计算机学习系统”,创建了未来20年技术预见下的智慧产业群。奥巴马在美国国会作出战略宣称:美国决不做世界第二。该项成果总结了七个主要技术领域的预测结果以及相应的三组实现方案。突出强调那些具有巨大吸引力和战略意义的技术突破和市场潜力。结论一经披露,立即引起以世界各国的极大关注,并开始体现在官方与企业的相应决策之中。
牛文元说,美国智慧产业已经设置了自己的顶层设计,希望通过智慧产业重新振兴美国现在疲软的经济。而中国,也必须有自己智慧产业。
事实上,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也不仅仅是云计算,它包含着整体的产业支撑。“如果没有产业支撑这个共同体推进智慧城市,大家可以想象,实际是没有构成智慧城市的。”牛文元说,“为什么讲智慧城市的时候要讲智慧产业、新兴产业或者说未来产业呢?我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支撑,最终还是要靠智慧产业。另外,我们想强调的智慧城市是一个全方位,是多种产业共同支撑,包括生产、生活、流通各个领域共同最小的结合点。”
智慧城市引发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如今,传感网、物联网、泛能网、云计算、大数据、超算中心等所组成的智慧城市,已经被称为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美国总统奥巴马对此给予了积极的回应:“毫无疑问,这就是美国在21世纪保持和夺回竞争优势的方式。”
据悉,“物联网”概念最早于1999年提出,即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RFID)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2005年11月17日,国际电信联盟发布了《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正式确立了“物联网”的概念。可以说,物联网描绘的是一个充满智能化的世界。
据Forrester等权威机构预测,到2020年,物物互联业务(物联网)与现有人人互联业务(互联网)之比将达到30:1。所以这些传感网、互联网、云计算等,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牛文元介绍,“传感网”以对物理世界感知为目的,以信息处理为中心,以网络为交互载体,提供感知信息服务的智能综合信息系统。除传感节点组成的网络外,传感网能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网、广播电视网实现全面融合。一般包括:传感器、移动定位、视频监控,以及数据的识别、分析与管理。智慧城市充分借助物联网、传感网、云计算以及量子计算技术,涉及到政府服务、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智能楼宇、智能家居、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和人有关系的生产、生活、休闲整体结合起来。物联网用途广泛,遍及智慧管理、智慧生产、智慧流通、智慧消费、智慧交通、工业监测、环境保护、社会安全等多个领域。专家预计,这一技术将会发展成为一个上万亿元规模的高科技市场,市场前景非常诱人。
智慧城市是工业化向信息化全面转换的跨越式发展之魂,智慧城市也是创建财富倍增器的蛙跳式的发展之机。对一个城市来讲,如果在管理上要有所远见的话,它的选择肯定是智慧建设。牛文元始终认为,随着智慧城市的实现,将能更加优化配置城市的自然资本、货币资本、生产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和政治资本,达到大力节省资源和能源,提高整体效率,促进经济协调、推动社会进步,改善生态质量的基本要求,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大大向前推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