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以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正在不断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全球各领域各层面一项不容忽略的核心议题。有人使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解读当今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代表数字化从0到1的技术概念上升为一项超越一时一域的代际概念,成为人类社会从工业时代进入数字时代的分水岭。
作为一种社会化水平更高的基础性、创新性的经济模式,数字经济发展对未来国家间竞争有着重要的影响。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海量数据资源、丰富应用场景等优势,数字经济发展势头强劲且取得显著成就,规模连续多年位居全球第二。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我国数字经济增速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引擎。
从科学技术看,这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发展的必然产物。新一代数字技术与其他新兴技术有机结合并在生产生活中不断应用,实现了技术力量的革命性突破和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
从发展进程看,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一项更高效率、更抗风险的生产方式成为一项产业生死攸关的抉择,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黑天鹅”事件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下,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自动化流程能够大幅减少企业的人力成本,并降低因人为错误而产生的风险,更加凸显其优势。
从企业发展看,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推动形成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引发人类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组织方式及思维方式的变革,只有抢抓数字化转型新机遇,才能将企业发展融入社会发展大潮之中,“借力”推动企业提质升级。
《全球科技通史》中提供了一个解释科技进步的模型:从能量和信息两个维度来看待技术的发展,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心是对能量的充分利用,而第三次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对信息的充分利用。
数据是“信息”范畴内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都以为产业提供底层支撑的形式出现,其工具性质远大于产业性质。但随着近年来5G、云计算、电子商务、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等行业快速发展,有研究显示,数据的需求和生产量正呈现惊人的增长态势。
有机构预测,数据流动量每增加10%,将带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能够带来指数级别的倍增。可以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首次将“数据”列为生产要素。
推动数字产业化,能够有效推动数据信息的价值评估、交易流通等,推动数据资源向更多维度流动,释放数据资源价值。同时,将数据资源价值化,也有助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倒逼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的积极性主动性,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资源要素。
推进数字产业化,需要围绕软件和硬件两个层面进行布局。
一方面,提供相对应的配套设施通过政策导向和市场化配置机制,全方位加强对战略性新兴数字产业的政策扶持,推动数据要素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安全、自由流通,为数字价值链构建与完善孕育支撑力量。另一方面,则需要聚焦数字产业化战略前沿,培育壮大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数字产业,提升通信设备、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等产业水平,加快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数字产业集群。
当前,全国各地正以数字产业化为核心,加快部署一系列基础设施和产业集群——
今年,北京将推动算力中心、数据训练基地、国家区块链枢纽节点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江苏将体系化推进5G、千兆光网规模部署,支持苏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加快智能算力、边缘计算等算力设施布局……
今年,“积极发展基础软件、工业软件,实现软件业务收入增长10%以上。实施人工智能大模型示范应用工程,大力推动制造业领域大模型产品开发”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是青岛以数据资源活化和数字技术创新培育新产业形态的又一次有益探索。
面向数字产业这一全新的领域,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地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当前,全球范围内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未来,青岛还需坚持从研发和应用两个层面发力,以科技创新为引领,促进各类创新要素集聚,同时运用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为数字产业化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随着数字技术的蓬勃发展及其在产业经济领域的渗透扩散与融合应用,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从注重规模经济变为注重质量效益带来的全新价值追求,让数字化转型成为推动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新动能。
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发挥海量数据资源优势,提高生产经营效率,进而实现产业价值的跃升。同时,门类完整、规模庞大的工业化体系,也能够为数据创造广阔的应用场景,实现数据与产业相互促进、共享机遇、共赢未来的良好局面。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实施“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在重点行业和区域建设若干国际水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深化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环节的数字化应用,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
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要以产业作为核心要素,通过数字化手段实现生产要素创新配置,最终达成产业向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深度转型升级的结果。作为底蕴深厚的工业大市、制造大市,青岛为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供了丰厚土壤。
多年来,青岛一直将数实融合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之一,持续推进数实融合进程,取得一系列成果。2023年,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完成1000家企业数字化改造,入选全国首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
当然,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并不意味着放弃传统产业,更要防止一哄而上、泡沫化,而是要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于青岛而言,集成电路、智能家电、新型显示等产业链,已集聚一批行业领军和骨干企业,正在向全产业链发展迈进,都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能够在促进企业降本增效的同时,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步实现提质升级。
与此同时,也应注意到,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项可能伴随着管理体制、业务流程改革的全方位产业变革。面对转型带来的不确定性,仍然存在一些中小企业,基于自身发展阶段和转型成本的考虑,在数字化转型的“门前”徘徊试探。
这期间,完善具有一定公共属性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也许能够帮助更多企业在时代的浪潮之中更加准确地找到下一步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平台企业的存在,能够立足自身技术优势,在参与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持续发力,利用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及大数据分析等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数据化、网络化与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产业价值创造实现提质、降本与增效。
面向未来,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不断拓展实体经济内涵和外延,将为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创造更加广阔空间,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浪潮之下,没有旁观者。深度融入大潮之中,共享数字技术发展带来的红利,是这座城市发展的底层逻辑,是实现与时代价值共生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