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强化数智赋能制造业蝶变升级
打通数字经济3.0“任督二脉”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 激活发展新...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深耕数据要素应用 推动数字经济做优做强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24-03-04   浏览次数:28045 次

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与金融、商品、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鼓励成立数据银行、数据信托、数据券商等专营机构;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城市级“安全云”作为数字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进一步加强全国算力的统一调度和统筹规划,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使用……围绕促进数字经济安全和发展,代表委员建言献策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邵志清:

推动建设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体系

探索设立数据法院

◎记者宋薇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协副主席邵志清近日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2024年全国两会,他将针对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建言献策,推动建设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体系。建议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与金融、商品、资本市场互联互通,鼓励成立数据银行、数据信托、数据券商等专营机构。在长三角等区域建立国家级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示范区,依托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开展先行探索。

邵志清说,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逐步落实及国家数据局的成立,数据资源入表工作的加快展开,数据产业作为全新要素型产业将迎来迅猛增长。数据要素作为一项新型生产要素,将进入财务报表形成资产类型。数据要素资产化将成为扩充我国底层资产规模、创造乘数型增量资产、改善国家资产负债表的战略契机,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基础。

在他看来,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是对数据资产开展抵押、增信、保险、信托、入股或资产证券化等方面的应用创新,是数据资产向数据资本演进的重要阶段,对加快形成我国高质量数据资产、促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保障数据产业行稳致远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强则数据强,数据强则产业强。规范有序发展的数据资产应用创新,有助于激发市场经营主体创造高价值数据资产的积极性,进一步挖掘数据资产的价值潜力,提高乘数效应,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邵志清说。

邵志清认为,数据资产具备非实体性、依托性、可共享性、价值易变性等特征,但同时也具备较强的乘数效应,呈现规模报酬递增、非竞争性、低成本复用等特点,导致目前在以数据资产开展创新应用方面存在几个关键问题:一是对数据资产的合法合规性缺乏有效认定;二是对数据资产的资产处置缺少明确路径;三是对数据资产的定价估值缺少市场参照;四是对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缺少协同治理;五是缺乏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人才支撑。

为此,他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完善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体系。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管理体系与实施办法,形成包括数据资产质押融资、数据资产增信、数据资产保理、数据资产保险、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作价入股和数据资产证券化等路径体系。同时根据我国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的总体要求,结合数据产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在数据资产增信、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作价入股等领域率先开展探索,形成我国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路径经验。

第二,构建国家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管理体系。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是需要多个部门相互配合、协同治理的工作。建议由国家数据局统筹指导,信息化部门、金融部门、网络安全部门等协同配合,发挥各自职能,稳步有序推动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在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数字经济发达地区或自贸试验区,建立国家级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示范区,优化区域内数据资产管理体制和有关机制,依托可信数据基础设施开展先行探索。

第三,形成与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建议加快构建与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相适应的制度体系。完善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标准体系,在数据资产合法合规性认定、数据资产的资产处置、数据资产定价估值等领域建设国家级标准,推动标准体系互认。培育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市场体系,加强对数据资产主体、评估主体、专业服务机构的准入管理,培育龙头型企业。推动建设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技术创新体系,围绕创新应用技术难点集中开展技术攻关,形成可控可信技术规范。完善人才体系建设,开展数据资产创新应用人才资格认定。完善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金融体系,引导金融服务数据实体产业。

第四,设立数据资产创新应用的专业服务机构。数据资产的创新应用对数据运营能力、交易流通基础设施能力、数据资产价值发现能力、数据资产风险评估能力等方面都提出较高要求,建议成立若干专业专营机构,有针对性地开展数据资产创新应用工作。在数据资产信贷、数据资产信托、数据资产证券化等领域,鼓励成立数据银行、数据信托、数据券商等专营机构。支持有条件的数据交易所设立专业的数据资产交易板块,建设数据资产流通、托管、处置有关基础设施。探索设立数据法院,确保资产隔离和重组流通的有效性。

第五,加快数据要素市场与金融、商品、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建议稳妥推动数据交易所与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银行间市场等成熟的资本、商品和金融市场实现连接,探索将数据资产创新应用有关工作与标准化金融工具相结合,充分发挥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价格发现、资金融通等功能,优化数据资产价值表达通道,推动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

加强全国算力统一调度和统筹规划

增加对算力建设和应用的政策扶持

◎记者时娜

“今年全国两会,我将继续关注数字经济和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议题,助力数字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实现资源共建共享和技术成果转化,为实现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贡献更多力量。”日前,全国人大代表、中兴通讯高级副总裁苗伟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

据介绍,苗伟将围绕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网络安全、卫生健康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双碳”目标、区域经济发展等方面提出建议。

苗伟表示,当前,经济新旧动能在加快转换,新质生产力在加速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被赋予核心驱动力的地位,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双重路径,引领技术创新和产业变革,为经济增长注入新活力。

在苗伟看来,数字经济对新质生产力的推动作用将体现在两大方面:首先是以“数”谋“新”,数字时代,数据成为新的生产要素,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核心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加速信息流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生产效率,为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其次是加“数”向“实”,为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需要利用新兴数智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的改造,即通过“数”“实”深度融合,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苗伟说,过去几年,信息通信业(ICT)快速发展,助力国家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性能优越的数字基础设施,有力推动了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通信技术与各行业深度融合,在推动产业数字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兴通讯在数字经济时代将自身定位为‘数字经济筑路者’,将勇担时代使命,充分发挥自身ICT全栈技术能力,从打造新型基础设施、强化核心技术创新、深化行业应用赋能三方面着手,联合产业链合作伙伴,扎实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以实现与国家政策和产业趋势的同频共振,同向发力。”苗伟表示。

当前,中兴通讯正在加快从全连接公司向算力公司拓展。今年全国两会,苗伟也将就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出建议。

在苗伟看来,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底座,算力对产业的拉动赋能作用日渐突出。他建议,进一步加强全国算力的统一调度和统筹规划,实现算力资源的高效使用,进一步加强运载力和存储力建设,以满足算力调度过程中实际的市场需求。同时,加强构建开放的算力生态,构建一个开放、兼容的智算产业生态系统,鼓励国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开发者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开放合作的新格局。另外,增加对算力建设和应用的政策扶持,培育新业态和新模式。

此外,苗伟将就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碳中和示范区提出建议。在他看来,粤港澳大湾区可以通过加强统一规划和顶层设计,探索能源协同发展模式,建立统一碳排放核算口径,实施碳排放总量控制,尝试利用碳汇等生态补偿方式解决粤东西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为绿色低碳发展提供样本。

全国政协委员、

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

建设多层次“安全云”

作为数字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

◎记者王子霖

通用大模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引擎,正在引发一场全新的工业革命。然而,伴随人工智能的影响日益扩大,安全问题也愈发凸显。

“安全是一切发展的基石和底线。通用大模型的安全,是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可持续发展、实现广泛应用的重要基础,对确保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意义重大,更需要国家和企业重点应对和保障。”全国政协委员、360集团创始人兼董事长周鸿祎表示。

今年全国两会,周鸿祎围绕大模型发展方向、通用大模型安全等热点话题准备了多项建议。

通用大模型

安全问题须高度重视

“AGI(通用人工智能)的进步速度超乎想象,OpenAI系列模型工具发布后,AGI加速实现,同时也将带来更加复杂的安全风险隐患,主要包括技术安全、内容安全和人类安全等三个方面。”周鸿祎表示。

基于此,周鸿祎建议国家更加重视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给予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专项扶持政策,更好发挥其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的重要作用。他说,国家有关部门可采用揭榜挂帅等方式,鼓励并扶持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担起大模型安全重任,为解决通用大模型安全问题提供坚实保障。

他还建议国家研究制定保障通用大模型安全的标准体系,推动通用大模型开展安全评测、接入安全服务,降低通用大模型安全风险。具体包括:在内容安全、数据安全、科技伦理、网络安全等细分领域,牵头研究制定安全检测标准,在规范的安全标准体系下,推动通用大模型的安全评测工作,通过接入安全服务来保障大模型的安全等。

此外,周鸿祎还建议政府、央地国企与兼具“安全和AI”能力的企业在大模型安全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为破解数字安全难题,周鸿祎建议建设国家级、行业级、城市级“安全云”作为数字安全公共服务基础设施。通过其将数字安全相关必要的大数据、安全专家、安全平台、人工智能等资源进行云化集中,将传统堆砌安全产品构成的本地分散能力集中在“安全云”上,解决安全投入产出效率问题。

推动大模型

垂直化、产业化落地

周鸿祎介绍,通用大模型在企业级场景中无法直接应用,发展垂直化和企业化的大模型可以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促进产业升级。

“在许多垂直领域,其实不需要千亿规模的大模型,百亿级大模型足够赋能百行千业,中国发展大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应该是借助产业和场景的优势,将大模型与业务流程、产品功能相结合,寻求多场景应用、垂直化和产业化的落地,助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周鸿祎表示。

周鸿祎认为,应用场景、知识管理和业务融合是发展垂直化、产业化大模型的关键因素。从场景出发,他建议政府、央国企率先提供更多应用场景,聚焦“小切口、大纵深”,推动大模型垂直化、产业化落地。

知识层面,周鸿祎认为,基于“暗知识”的垂直大模型能更好解决企业问题。建议鼓励企业构建知识平台,将“暗知识”汇总起来,打造企业专属知识库,做好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垂直训练,深入企业级场景,满足企业需求。

周鸿祎还特别重视业务融合。他建议,鼓励和引导企业将大模型与数字化业务系统深度结合,同业务流程相结合,充分发挥大模型价值。“大模型像发动机,不是用来‘秀’的,而是要与业务相结合,特别是传统制造业,大模型是推动数转智的利器。大模型与业务场景的融合,关键是智能化应用与企业数字化系统的连接打通。”周鸿祎表示。

全国政协委员、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

建议放宽多个重点领域市场准入

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记者宋薇萍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陆铭3月3日对上海证券报记者表示,2024年全国两会,他围绕数字经济、消费城市建设及新就业形态群体的权益保障等方面建言献策。

在其提交的《关于进一步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中,陆铭表示,虽然当前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但我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完备,具有从底层芯片、通信设备到平台的完整产业链,国内巨大的人口与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为更好促进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他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制度设计应以促创新促发展为导向,给予新兴产业以政策空间。

二是加强中央指导,促使地方政府数字经济产业政策立足当地比较优势。

三是降低数字经济企业运行的制度成本,为企业做大做强提供保障。

四是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发展壮大落到实处。

五是落实多项制度鼓励平台企业发展,为平台企业营造良好政策与经济环境。

为助力民营经济发展数字产业,陆铭建议进一步激发数字经济市场活力,放宽多个重点领域的市场准入,明确重点敏感行业和非敏感行业的区分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负面清单管理和法治化为基础促进民营企业大胆投资。

在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在数字经济上下游中扮演关键枢纽角色。陆铭建议,鼓励平台企业在移动支付、游戏、社交等多个数字经济领域积极出海,为平台企业业务发展落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支撑平台企业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

面对逐渐庞大的新就业形态群体,陆铭提交了《关于创新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治理模式的建议》,建议相关政策既要考虑对民生、就业、社会大局的影响,又要面对该群体的劳动配置和多元诉求,创新新就业形态权益保障治理模式。

在《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的提案》中,陆铭建议,以城市更新为抓手助推消费城市建设。打造具有“八爪鱼式”特点的都市圈空间形态,强化都市圈消费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老城更新和新城提档双轮驱动,强化消费城市的发展动力;以城市规划的精细化管理,提升消费城市的包容力;强化线上赋能与线下空间体验,增强消费城市的内驱力。以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契机,发挥线上大数据和流量优势赋能线下消费,创新商业模式和消费业态。顺应线下消费分化趋势,增加线下具有体验感和互动性的空间供给。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