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创发展新优势,数字经济是重要引擎。今年,浙江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基础上提出新目标: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创新、提质、发展,新的关键词,也让浙江发力未来、突破制胜的紧迫感扑面而来。
数字经济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但对标国际国内,浙江自问:我们的竞争力足不足?创新力强不强?驱动力够不够?紧扣关键领域,新目标标刻的是扬长补短的进阶旅程。
竞速:跟别人比,也跟自己比
时至今日,数字经济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全国多地都在抢跑、发力布局数字经济赛道——
全国经济总量第一大省广东,数字经济规模也居全国首位。为激活数据资源这一关键生产要素,当地率先出台《广东省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行动方案》,培育新市场、创新流通交易制度;
数字经济规模全国第二的江苏,把数字经济作为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提出了“数实融合第一省”的建设目标,2022年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1.6%;
工业互联网建设持续领跑的山东,2022年制定数字经济“重点突破”行动方案,不光产业数字化要提质,还要把数字化转型推进到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细分领域……
起步早、先发优势足,数字经济一直是浙江经济发展的金字招牌。但眼下兄弟省市群雄逐鹿,确实也到了需要浙江自问和加速的时候了。
比如,在产业数字化这个主战场,浙江已培育形成数字安防、集成电路、网络通信、智能计算等一批标志性产业链和数字产业集群。但从产业“软”“硬”度上看,信息服务业占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比重偏大;电子信息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中,布局电工器材、物联网等领域是主流,前沿新兴领域的产业布局还偏少甚至有空白。
再比一比产业链主导力、带动力,浙江提升空间也不小:2022年全国电子信息百强榜上,浙江有16家企业入选,其中链主、整机企业仅3家,而广东22家上榜企业中,有14家链主、整机企业。
产业竞争力,也是决胜未来的基础能力。今年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后五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8%。这个数字,比《上海市数字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的15%左右的五年目标,又高出了3个百分点。
数字浪潮呼啸而来,浙江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的提出,就是要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用好数字经济这一创新变量。
“浙江既要做优做大数字经济,更要加速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浙江要加速实现数字经济实力跃迁、数据融合运用价值跃迁、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能级跃迁。
卡位:找新支点,也找新空间
三重跃迁如何实现?往“高”攀登、向“新”进军、以“融”提效,浙江提出的三大主攻方向,也是扬长补短、制胜未来的关键。
先看“高”。抢占关键技术、产业集群、未来布局制高点,能否抵达“高峰”,其实比的是最底层的数字技术支撑够不够硬核。今年以来,ChatGPT霸屏热搜榜,映射的正是大家对人工智能语言理解、文本生成的“进化”能力的关注。
“在数字经济总体规模中,产业数字化占到七八成比重,但数字产业化却是让整个陀螺能旋转起来的关键。”省经信厅相关负责人说,长期以来,浙江数字经济创新以模式创新为主,数字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将是浙江布局的重点之一。
技术的突破、跨界,承载的是新产业的上升空间。上个月,浙江印发《关于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提出优先发展未来网络、元宇宙、空天信息、仿生机器人等9个快速成长的未来产业,还圈定了量子信息、脑科学与类脑智能、深地深海等6个探索发展型的未来产业。
这些数字经济高维度的竞争,都在回归到最基本的要素单元:数据、算法、算力。重塑平台新优势、抢占数字新赛道、做强数字新基建、激活数据新要素,增强数字经济的主导力,也是“新”的深意所在。
把云计算作为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和平台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之一。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在财报会上表示,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结合正处于技术突破和发展的关键时期,阿里巴巴将全力构建好自己的AI预训练大模型,并为市场上风起云涌的模型和应用提供好算力支撑。
再看“融”。推动数字经济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深度融合,这是释放数字红利的最大能量场,也是浙江的长板之一。从未来工厂到未来农场,浙江的“未来系列”,把数字化转型的试验场“搬”进了车间、农田。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浙江首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融合发展新模式。产业大脑的能力中心已有400多个组件应用于浙江企业实际的生产经营中,96个细分行业产业大脑已服务全省企业7万余家,52家未来工厂生产效率接近全省规上工业企业平均值的6倍。
推动量大面广的浙江中小企业实施数字化轻量化改造,让“点”拓成“面”,带动产业、集群的创新突破,数字赋能如何“深”,是以“融”提效的攻坚课题。
重塑:既要颗粒度,更要新生态
数字经济,是浙江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快变量,也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蓄能的新动能。重组要素资源、重塑经济结构,浙江各地正在“更新”发展引擎。
打出重塑“全国数字经济第一城”口号的杭州,近日动作频频:
3月1日,拱墅区人民政府与京东集团签约,京东集团区域中心拟落地拱墅;
2月27日,钱塘区出台《制造业元宇宙暨数字经济三年行动计划》,提出数字经济三年翻番目标,宣布同工信部共建长三角“制造业‘元宇宙’中心”;
2月25日,2023未来数商大会在杭州未来科技城举办,五年内,杭州未来科技城将力争培育数商上市企业10家,引培数商头部企业和独角兽企业100家,扶持应用场景项目1000项;
2月24日,滨江区启动“中国数谷”建设,力争通过3-5年努力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数据要素交易流通集聚地、数据要素服务生态样板区、应用场景示范区和要素治理创新引领区。
多维度发力,杭州向“新”进军步履不停。尤其是数据这个新型生产要素,去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数据二十条”), 浙江正是“数据二十条”唯一被点名的试点地区。
目前,国家批复成立的数据交易所集中在北上广深四地,这也意味着,抢跑新赛道,浙江要加速构筑比较优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增加值占全杭州市三分之一、浙江省五分之一的余杭区就抓住了要素市场化机遇;而在数据变资产、数据知识产权质押、数据安全流动上已有探索的滨江区,也将“数谷”作为实现数字经济二次爆发的战略支点,抢先押注。
数字经济朝向哪儿创新,同样可以从市场观察中寻到方向。比如,把年轻人“拉回”客厅的智能投影仪,这两年就站上了消费风口,而围绕交通、养老、医疗等应用场景的智能终端设备都大有潜力,大家拼的则是市场洞察力和技术深耕力。
企业背后站着新兴产业。位于嘉善的立讯智造(浙江)有限公司就致力于智能可穿戴设备的研发。这家乘着长三角一体化东风而来的链主型企业,去年研发经费支出达10亿元以上,也是全省首批科技领军企业和小巨人企业之一。把数字经济作为主导产业之一,嘉善瞄准通讯电子、新能源产业组建专班,全力开展上下游产业链招商。
星星点点的创新要素,最终要汇聚为打造数字经济强省的创新生态。以超常力度一体建设教育科技人才强省,以非凡力度激发全省域文化创新活力,浙江经济引擎的更新换代,事关一场全域要素创新。
新发布的一份《高校毕业生数字经济就业创业报告》预测,到2030年,数字经济将带动就业人数达4.49亿,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2834.98万个。如何让人才流向浙江、留在浙江?在开放市场中竞争,浙江能否具备吸引力,或许才是新一轮数字经济提质攻坚战比拼的“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