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强化数智赋能制造业蝶变升级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当城市数字化进入变革重构期,智慧城市如何完成跨越升级?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22-11-18   浏览次数:1720 次

当被问及到访中国的感受或评价,在比尔盖茨、库克或者马斯克等国外企业家的口中,我们总是能听到同一个关键词:变化。

变化的背后重在体现出以城市基建推动的城市新貌的焕发,它们或许是更高的楼、更宽的马路、更便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等等,生活在城市中的我们对此感同身受。

但城市的发展仅仅如此吗?智慧城市给出的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要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拥有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城市要充满温情,这是城市智慧赋予的。以城市安全举例,全国城市平均每年发生200多起大规模内涝和平均每年900起以上的燃气泄漏爆炸,威胁着人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如何让城市更安全?更好的基建是一方面,同时以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为核心的新基建尤为重要,数字化新基建对物理基建能更好地感知、监测、预警,帮助城市管理者综合研判,规避城市快速发展带来的安全风险。这便是智慧城市建设带来的意义体现。

从农业时代的城市到工业时代的城市,无论是外在形态还是内涵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今迈向数字化时代,城市亦在悄然升级,智慧成为城市内生发展的新内涵与新形态。


智慧城市迎来变革重构期

回顾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从2008年其概念诞生以来,已经历了近15个年头。从早期概念导入期的应用驱动,到试点探索期的技术驱动,再到统筹推进期的数据驱动,智慧城市的理念反映着城市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诉求,并在不断优化。

随着现代化这一核心发展理念的推动,智慧城市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以人为本、全局优化、集约统筹、长效运营是这一阶段的典型特征,智慧城市迎来变革重构期。

以人为本改变的是以管理者为本的建设模式,重在考虑老百姓和企业的需求,让智慧城市服务于人民;全局优化打破“各扫门前雪”的局部优化,实现城市全局视角的协同建设;集约统筹摒弃“再造烟囱”,让数据纵向、横向有序流动,提升政务服务与城市治理能力;长效运营打破只管建不管运营的状态,做到持续优化和不断提升市民满意度。


城市智能体成为城市智慧升级共识

显然,变革重构期的智慧城市内涵不断丰富,其发展模式也发生了改变。从单应用系统体系走向以用户体验和以场景为核心的融合应用体系成为重要变化,以上文所谈及的城市内涝举例,老百姓并不关心需要多少部门联动进行处置,而是希望最快捷地解决事件问题。这必然要求城市全要素、全场景的智慧,并做到充分协同,以及后续的可持续发展与运营。

所以,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城市的持续演化,让城市真正形成一个生命体、有机体是智慧城市的未来。过去几年,众多城市所践行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在辅助科学决策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不过其侧重的是局部委办局的纵向加固,往往也是利用汇聚已有数据,并没有满足全局优化、集约统筹的诉求和自我成长迭代的发展模式。

于是,业界逐渐形成一个共识,智慧城市应该在原有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基础上迭代升级,从注重“大脑”的建设,扩展到“眼睛、肢体、经脉、血液”等有机构成的生命体,这就是“城市智能体”。日前,在华为全联接大会2022期间召开的城市智能体峰会上,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MKT与解决方案销售部总裁王彬分享了华为对城市智能体的理解和实践,他强调:“我们看到越来越复杂场景与体验的要求出现,城市的发展将进入下一个阶段:以智能体为代表的变革重构期。在技术体系上注重打造融合感知、智能中枢、一体化安全的城市智能体,已成为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共识和最佳选择。”

的确,集技术之大成的城市智能体不仅形成健全的“体”魄,并拥有发展的“体”系,而且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极致“体”验,这让它形成可进化的“生命力”。基于“城市是生命体、有机体”的理念,城市智能体已在深圳、上海、张家港、佛山等50余座城市智慧建设实践中落地,越来越多的城市加入城市智能体的建设行列,为城市数字化转型探索了许多优秀实践。


“类人化”的智慧城市,需要益智强脑

城市智能体体现着发展的理念,指出了智慧城市建设新方向。那么,从技术角度如何去承接,又如何让城市生长出数字化的“眼、脑、手、脉、血”?城市智能体的四级架构:智能感知、智能联接、智能中枢、智慧应用,给出了答案。感知为眼、联接为经脉、中枢为脑、应用为手、数据为血,进而能够让城市做到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院长陈湘生指出,要以“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实现城市治理方式智能化、模式协同化、内容预防化、决策精细化,探索“类人化”的数字化发展架构支撑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建设。

其中,要让城市智能体实现不断生长和持续进化,智能中枢是城市智慧的原动力。但如何做到益智强脑是关键,在此方面,华为打造了会学习、能判断、集约化城市智能中枢,构建城市算力一张网,通过算随数建、训推一体化平台、盘古大模型,以及多样化AI能力(如感知、知识计算、机器人RPA)等关键能力建设,对下使能数据,实现“数聚生慧”,对上使能应用“融慧赋能”,赋能千行百业,并解决了算法和模型在本地部署难和丰富而复杂城市场景适配难的挑战。

以AI赋能让城市运转更聪明更智慧,在此方面,不少城市已经进行了成功实践。福田区“民意速办”平台通过“智能分拨”代替人工分拨,工单分拨处置效率从原先平均4分钟+/单提速到50秒/单;佛山禅城区一网统管解决方案,让网格员的巡查时间从30分钟每次缩减到10分钟每次、填写的表单从34张减少为1张表,数据上报的时间减少2/3。这背后,诸多城市携手华为基于AI解决了城市治理的突出问题。


数聚生慧,感知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基本机能

此外,作为智慧城市的“神经末梢”,城市感知体系异常重要,智慧的源头在于数据,只有对空天地一体化动态感知,才能实现数聚生慧。城市是生命体,能感知是城市数字化发展的基本机能。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有赖于此,正如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电子政务研究中心主任、国家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益民指出,“一网统管”是中国现代化城市治理模式的探索,基于数据汇聚、系统整合、场景应用的“线上一张网”,“一网统管”实现在一个端口上进行城市治理要素、对象、过程、结果等各类信息的全息全景呈现,这背后实现城市的万物感知,共享数据资源,进行互联互通和统一调度必不可少。

在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范科峰看来,建设新型城市物联感知基础设施,是数字政府转型时代的重要举措,城市感知数据与业务数据融合是支撑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前提。

但在构建城市的感知体系过程中,又面临非常多的挑战:缺乏标准,技术七国八制,数据互通难。因此亟须统一架构,通过端-网-云-用-安一体化,实现技术统一,通过统一标准,实现统一联接协议、统一数据模型、统一安全模型,最终实现城市感知的规模建设。

OpenHarmony提供了有效方案,其搭建了一个智能终端设备操作系统的框架和平台。感知终端基于OpenHarmony打造城市的全场景、分布式的感知设备操作系统,通过构建统一的城市感知标准,能够保证终端设备联接协议、接口、模型标准、设备标识等统一。进而建设基于OpenHarmony的城市感知体系,解决传统城市感知的底账不清、烟囱林立、数据孤岛、感知盲区等问题。

基于此,华为全新发布了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华为政务一网通军团解决方案研发总裁陈金助表示,城市融合感知解决方案打通城市全域感知触点,构建“可看、可算、可控”城市感知平台,触点感知海量数据、数据生成决策模型、模型优化城市治理,让城市“活”起来,加速城市数字化转型。在此方面,南京携手华为进行了积极探索,基于OpenHarmony建设城市智能感知能力基础设施,创新商业模式,带动产业发展,“城市之眼”综合感知系统不断升级。


持续完善的城市智能体,不断推动智慧城市跨越升级

从智能感知到智能中枢,可以看出,城市智能体的能力不断升级,并与智能联接一起共同组建云网边端一体化的城市数字底座,向上支撑智慧应用的百花齐放,实现城市的高效能治理、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

城市智能体架构得以不断充实和完善,得益于其持续运营及演进的发展的体系。联合伙伴丰富应用最后一公里,让“四肢”更敏捷;通过运营能力的构建,让智慧城市保持持续领先、持续鲜活、持续对准用户需求与场景,发挥城市升级持续价值;一体化的安全贯穿其中,打通云网端,构建城市级的零信任体系,为城市数字化发展奠定了安全基石。

让智慧融入城市、让发展可持续、让智能可进化,这就是城市智能体的魅力。迎接变革重构期的城市数字化,不断推动智慧城市的跨越升级,向着善感知、会思考、可进化、有温度的“生命之城”持续迈进。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