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政务服务”行动持续深化,数字政务模式创新层出不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数字技术赋能政府运行方式、业务流程与服务模式,上海、江苏、江西等多地推行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持续优化数字政务标准,提升政务服务质效。各地着力打造全流程、一体化的公务服务平台,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政务服务在城、乡、县的普及,持续加深数字经济在民生领域的驱动力。
数字技术赋能政府运营,打造数据资源整合、业务治理协同与多元主体参与的运营模式。政务数字化将打破地域间的政务壁垒,实现政务数据的高质集聚与实时共享,进一步增加了政府数据资源调配能力。政务数字化促进各级政府与部门间的业务联动和协同治理,拓宽多元化服务场景下的行政处理办法。政务数字化催生企业、科研单位、个人等社会多方主体参与,推动建设普惠均等的数字政府,共建数字社会。数字技术与政务服务的结合是技术理性向制度理性的转化,通过数字政务的反馈流动机制,促进内部管理运营、组织机构与职能设置调整,加速实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政务服务创新与政策制度完善。
社会服务数字化的渗透领域广泛。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指出,要鼓励支持社会力量重点加强养老、托育、教育、医疗等领域普惠性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社会服务质量直接关系民生品质,数字经济推动传统社会服务转型升级,催生数字养老、互联网医疗、线上教育以及智能生态等领域数字服务创新。社会服务数字化转型提升社会资源配置效率,扩大服务覆盖范围,解决服务供需匹配不平衡。
数字经济驱动养老市场,衍生出数字养老产品、智慧居家养老等商业养老服务。中研普华预测智慧养老市场将随着未来老龄化的增长以平均每年30%的速率增长,2025年我国智慧养老市场规模将达到15.6亿元。另外,医疗系统数字化转型催生了在线义诊、线上移动药房、数字医疗平台等多种数字医疗服务,线上医疗突破了空间限制,补充了线下医疗资源的不足,国家出台允许医保支付线上医疗服务政策,使就医便捷化、平价化。社会服务结合数字技术,加速推进社会服务和社会分配的均等化;同时,数字经济激发了社会服务市场活力,助力社会服务创新,强化民生领域供需对接。
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驱动智慧城市建设。截至2021年,我国出台与智慧城市建设相关的国家政策文件共37个。国家信息中心智慧城市发展研究中心报告显示,我国目前90%以上的副省级及以上城市已开展部署智慧城市计划。中国智慧城市工作委员会预计,2022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或将达到25万亿元。新时代背景下,坚持以人为本,建设智慧城市,具有驱动城乡融合发展、供给民生基本需求的战略意义。通过区块链技术结合全空间地理信息,打造城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管理体系,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依据智慧地理数据源,拓展城市信息化平台的数据指标分析优化,有效增加城市的决策水平。
城乡联动,智慧共建。城市建设中的替代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增加农村的数字服务供给。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提高公共服务均衡化、优质化水平”。数字融合推动城乡互动发展,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大,城乡在线对接使O2O公共服务均等化,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
国家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城镇化水平接近64%,智慧社区微生态协助管理是城镇现代化的“助推器”,是公共服公共服务精准化、便捷化的“指挥棒”,是居民生活智能化、舒适化的“压舱石”。智慧社区通过建设社区服务平台、实行数据监测与精准治理,打造“最后一公里”社区经济圈。目前,北京市为建设超大型城市社区数字化治理体系,已打通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数据通道。上海建立“一网统管”平台以监测视频数据、物联感知终端、线上热线等民生民情大数据,推送至社区基层,推动“智慧社区”发展。有强大数据支撑的智能社区,有效推动了公共服务资源整合力度,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促进生活服务智能化、数字化。另外,智能生活还体现在居民的消费领域,2021年智能家居创新产品奖⸺ABB强弱电一体化平台,开发的智能能耗管理系统能节约30%~50%的能耗成本,有效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数字时代驱动数字家庭生活应用,促进生活消费的品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