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物联网技术让消费者能够追踪到自己快递的位置,甚至能让晾衣架、窗帘和洗衣机 " 对话 "。万物互联,安全如何保障?什么样的物品才值得被联网?万物互联到万物智联再到万物智控," 进度条 " 走到哪儿了?
中国之声、央视频携手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中心,推出全媒体科普栏目——大师课堂《科学家讲科学》。20 位院士名家畅谈热点事件,为公众科普答疑。
本期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和通标协数字文化产业联盟专家委委员包冉,将联接您的终端,一起感知物联网。
轮胎、牙膏也能联网?
什么是物联网?
1995 年,《未来之路》一书提出了 " 物物互联 "。国际电信联盟在 2005 年发布了《ITU 互联网报告 2005:物联网》。当中提出,无所不在的 " 物联网 " 通信时代即将来临,世界上所有的物体从轮胎到牙膏,从房屋到纸巾都可以通过网络主动交换。
从学术概念角度来看,尹浩院士指出,对物联网目前还没有统一定义。物联网的理念思想在于利用网络,将世界上各种物理的、虚拟的事物连接起来,构建一个人、机、物之间信息实时动态交互的联网环境,让客观世界的事物都以拟人化的方式 " 主动上网 ",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联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进而提供智慧化服务。他表示:" 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业界普遍认为物联网将引领信息产业革命的新一次浪潮,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础设施。"
物品首先要能够被感知,进而以数字化的形式接入网络实现联网,再经过数据处理、智能化分析,最终,实现对执行端物品的操作。尹浩指出:" 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是物联网需求的源点,也是作用发挥的落脚点,这里各类传感器在物联网产业链中的地位非常重要,某种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传感器,谁就掌握了物联网的未来。"
哪些场景下,物联网能 " 大展拳脚 "?
比如,物联网就是解决传统建筑行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尹浩介绍:" 对建筑物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pm2.5、甲醛浓度以及建筑内实时的人员数量、位置信息和他们的活动方式进行感知。再通过对空调、照明等系统的运行进行智能化调控,来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
此外,如果在智慧城市管理中运用物联网理念,市政设施的每一个井盖、每一个路灯都可以被连接,实现对市政设施的精准管理。尹浩院士提出,只要有需要、能连接的物品都可以将其连接到物联网中。
万物互联,有这个必要吗?
有些物品的联网能力是不是鸡肋?物联网对于什么样的物品来说才是刚需?
对此,尹浩院士表示,需求有很多是被创造出来的。面向消费领域,物联网厂商可以设计、创造相关需求。但是,不能为 " 联 " 而联。
包冉则举例称,宠物主人出差而宠物需要独自在家时,就需要解决给宠物喂粮喂水的问题,这时,一台能够远程操控的物联网喂食喂水机就击中了宠物主人的需求痛点。
需求有了,大家最终愿意不愿意为此埋单,还得看看价格。那么,被赋予物联网能力的物品会变贵吗?尹浩介绍,采用的感知、联网和处理等技术的实现方式不同,增加的成本也不一样。消费者和生产者都需综合考量增加的成本和其所带来的效益如何。
距离 1995 年提出 " 物物互联 " 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时间,但是尹浩认为,想要真正达到万物互联的愿景,目前还是初级阶段。" 在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时代,物联网这个理念需要有进一步的重新认识。"
尹浩指出,这对物联网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的安全防护技术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物联网终端安全架构要保证硬件的安全性,打造硬件级的可信平台;通过安全的硬件绑定安全的操作系统,来提供固件层安全的增强方案;同时,通过安全的操作系统绑定安全的应用软件。
尹浩建议,终端轻量化安全防护技术尤为重要:" 考虑到安全攻击都是通过软件代码实施,应将代码的安全性作为防护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