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基建之发展
“新基建”指以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涉及的产业领域主要包括七个板块,分别是5G基站、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特高压、新能源充电桩、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以及工业互联网。2020年以来,受疫情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中央层面多次强调将推进“新基建”建设。
2018年12月,“新基建”概念被初次提及;2019年,在中央召开的重要会议中,“新基建”又被多次提及;2020年以来,新基建支持政策接踵而至,从部委相关负责人密集发声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到REITs试点重点支持基建补短板和新基建项目,再到各地密集部署落实,新基建投资加速升温。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消费和出口受挫,投资则成为政府稳定经济局面的重要手段。投资手段中,“新基建”短期有助于稳增长、稳就业,长期有助于增加有效供给。
二、新基建之成就
1.5G成为数字经济建设关键领域
一方面,5G时代把移动通信提到新高度,5G不仅服务于个人用户,还将更多地服务产业用户,即从消费端向生产端转移。另一方面,5G将加快与其他技术融合,推动云网融合发展。在“点亮深圳5G智慧之城”发布会上,深圳市市长陈如桂宣布:深圳市实现5G独立组网全覆盖,深圳率先进入5G时代。
进入5G时代,将会引领新一轮高水平的创新发展,为新一轮高质量发展增添源源不断的新动力,为高品质的智慧城市建设插上腾飞的翅膀。
2.人工智能构建第一生产力
回顾过往,AI领域的很多进展也许未被大众认可,但在今年的"防疫战争”中,人工智能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让各地政府和企业看到了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效用。2月4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发布了《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协力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倡议书》。倡议人工智能相关学(协)会、联盟、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发挥人工智能赋能效用,组织科研和生产力量,把加快有效支撑疫情防控的相关产品攻关和应用作为优先工作。
作为新基建的七大领域之一的人工智能,如今已经发展到被日常应用,并且能够切实改善生活和工作的水平,为我们提升了生产效率和抗风险能力,新基建浪潮下AI的重要性不容小觑。
3.工业互联网支撑制造强国发展
工业互联网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重要基石,以及新型基础设施的关键组成,在疫情防控保障和支撑企业复工复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腾讯开放了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用于满足企业复工复产、人员防控、医疗物资救助、在线培训需求。
工业互联网是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工业互联网再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从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提升为更加全面的“发展工业互联网”。
4.大数据中心成为科技新支点
大数据中心是数据存储、处理和交互的中心,被认为是当前的新型基础设施之一。疫情期间,一些互联网新业务模式显现,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驱动、支撑这些业务模式的是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在这个过程中有更多的数据在互联网上流动,比过去更多、更快。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据流量不断增加,企业数据也呈现爆发式增长。但现实是,目前我国数据存储利用能力存在很大缺口。在这样的背景下,大数据中心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三、新基建之挑战
1.新基建需要高昂的建设和运营成本
5G高网速、低延时和高额连接设备数,但要普及并不容易。单个5G基站建设费用是4G的3倍左右,这还不是关键,问题是5G基站对数量的要求也高。5G基站的覆盖范围小于4G,要达到4G的覆盖面积,5G基站数将是4G的四到五倍。按比例估算,需要数千万个5G基站才能达到目前的覆盖范围。5G基站建完后,基站维护也非常烧钱:每个5G基站月度电费约为4G的四倍。
同样面临高成本的还有数据中心和充电桩。2019年底,我国数据中心机架有227万个,其耗电量相当于1.5个上海市耗电量或1.6个三峡发电站的发电量。
2.部分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
我国正处于从跟踪模仿向创新驱动迈进的关键阶段,在未来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制造工艺、标准制定、产业生态等方面,距离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一定差距,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加强。以互联网为例,尽管过去几十年互联网取得了巨大发展,然而随着与实体经济融合,传统网络架构难以支撑工业互联网、车联网、4K/8K、AR/VR等对差异性服务保障、确定性带宽/时延的需求。面对严峻挑战,需进一步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测试和验证。
3.新基建下的新场景潜藏安全风险
新基建下的安全问题,与之前互联网安全问题,有很大不同。新基建的安全主要是产业互联网安全问题,包括交通领域、能源领域、金融领域等各方面。例如,在过去,所有的数据都是存在企业内部的。随着新基建浪潮,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目标将是企业数据打通。数据打通之后,单个企业无法负担这种安全风险。安全问题解决不了,企业要损失的不仅仅是现在投入的成本,而或要损失整个企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包括用户基础和产业基础。
4.新旧基建的平衡发展
从发展的角度看,很难把新旧基建完全分开。旧基建仍有很大潜力,同样需要高科技做支撑。新基建一个重要特点是基础设施和高新技术的结合,当前形势下的旧基建并不是停留在传统的水平上,它也与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们是传统基础设施和现代基础设施的融合。新基建为旧基建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样,脱离了旧基建的载体,有些新基建很难“建功立业”。
四、新基建如何快速落地
1.激活资本要素多元供给
统筹政府各类资金支持力度,灵活运用专项债、贷款贴息、基金、企业债券、融资租赁等财政和金融工具,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争取公募REITs发行试点。充分调动国有资本力量,激励国有企业带头和更多承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任务。支持开发性和政策性金融机构为新型基础设施项目提供中长期贷款和融资担保,鼓励商业银行面向新型基础设施项目设立信贷优惠专项。
2.重视人才队伍培养
新基建的外在表现是项目、投资,内在竞争是人才和要素之争。在新基建的建设中,需要充分的考虑如何吸引足够的人才和适合的人才来开展新基建的项目。其次,要加快高层次人才引进,畅通海外科学家来华工作通道,加强本土人才培育,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龙头企业开展专业人才培养项目,健全多层次人才培训体系。
3.新旧基建双轮驱动
新基建对我国走向复兴来说固然重要,但是传统基建不能抛弃,旧基建仍是目前我国稳经济、促增长的关键。在加大新基建投入,推动新基建高速发展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旧基建,我们要加快推进以现代科技为基础或支撑的旧基建建设,新老基建要统筹安排、一体推进。
4.新基建政策规划必须因地制宜
搞“新基建”不能头脑发热、揠苗助长。规划必须因地制宜,必须发展差异化的新型基础设施,不应该全国千篇一律地都上数据中心,各地一窝蜂上算力算法基础设施,核心还是要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结构和产业需求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