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世界数字经济大会暨第十一届智慧城市与智能经济博览会以“数字驱动、智能发展”为主题,以“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城市智慧化”为目标,以线上线下联动的方式,通过举办层次高端、内容专业、形式丰富的论坛会议、展览展示、产业对接、创客大赛、成果发布、全民体验等主题活动,打造以数字经济为核心的交流合作平台升级版,精准服务数字经济领域产业链培育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致力为数字化改革和数字经济“十四五”发展谋好篇、开好局、起好步,为建设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
“今年第6号台风‘烟花’已于7月25日12时30分前后登陆舟山普陀区。”刘冬华的手机弹出一条消息,他瞥了一眼,又切换到了小6买菜的接单后台。这里,持续不断地有新单进来。
台风登陆,对于其他等待的人而言,像是某种明确的信号,可刘冬华并不是特别在意,他手上有更重要的事情。
从7月23日开始,光是庄市一个站点,生鲜配送的单量就翻了一番,原本还算宽敞的房间只留出了一人行走的过道,地上、货架上堆满了分拣好的货品,等待着像刘冬华这样的送菜小哥把它们取走。
刘冬华熟练地把3单货品装上电瓶车,脚踏板上放了1单,剩余2单被放入车后的储物箱里。按照往常,他们跑一趟都能送完10单。
一方面,台风天,人们每单买的东西都重了很多。矿泉水是最畅销的,凌晨刚运到庄市站的50多箱矿泉水在下午6点就卖光了,其次是蔬果、泡面。刘冬华的脚踏板上就放了两桶5升的矿泉水,他说:“没有人是一瓶一瓶买水了,要么一桶一桶,要么一箱一箱。”
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敢往电瓶车上放太多货品,风一吹,电瓶车就倒了。比起积了水的街面,同事王鹏飞其实最怕去的是楼宇和楼宇之间的小路,穿堂风猛烈,即便他开到最大马力也难以发动车子,很多时候他只好用双脚踢踏着往前踱步,努力将自己和电瓶车往前运。
一路上,被大风吹掉落的树枝、落叶没有被及时扫去,车子避不及,震一震是常有的事情。
这时候,他就会双腿使力,用膝盖夹住踏板上的货品,避免被震落。比起货品,他们更情愿自己的东西丢失。同事马瑞的眼镜就在一次送货路上被风刮跑了,五百度近视,他几乎是眯着眼睛,用极慢的速度开完后半程的。还有同事的手机被雨水淋到报废了。
雨水,是比较麻烦的。他们穿的雨衣并不透风,很闷,尤其是当他们搬了重物上楼后,身体一热,雨衣就好比蒸笼。
并且,雨水会见缝插针地顺着脖颈、手腕、脚踝流入雨衣里,打在脸上。他们形容,当雨水拍在脸上时,像刀刮一样生疼,而当雨水与汗液混合在一起后,又是一种黏腻的触觉,两种感官交杂在一起,王鹏飞说:“别提多难受了”。
这种难受很快就被缓解了。王鹏飞敲开一户客户的门,是一对老夫妻,他们没有马上从王鹏飞的手中拿过货品,而是告诉他“等等”,随即递到他面前的是几张纸巾。王鹏飞用纸巾抹了一把脸后,揣进了雨衣口袋里。下楼的过程中,这个190斤的大男人脚步轻快了不少,甚至还哼起了歌。
就在记者结束采访的时候,有送菜小哥喊了一声:“老板的特斯拉又用来送菜了!”顺着小哥的位置望去,停着一辆白色的特斯拉。
上一次送菜,还是疫情期间。那时候,团队刚刚组建,送菜小哥人手不够时,“小6买菜”创始人沈乐会驾着爱车载着30余单近400斤的生鲜产品,在3个小时内完成配送,因为需要配送的小区过多,这几个不专业的“配送小哥”还常常绕弯路。
“当有数百种商品摆在你面前,几千个订单急等配送时,怎样保证效率最高?不配错货?不送错货?这是个很专业的问题,配送看上去简单,但当到了一定体量时,这就是是真正考验。”沈乐告诉记者。
这次台风天是疫情后,他们遭遇的第一次考验。这次,他们显然是驾轻就熟了。
沈乐招呼着小哥们把一筐筐货品运到后备箱,依旧是30余单。用私家车进行配送,逐渐成为这个台风天常见的场景。
“感谢街道和村里的精准帮扶,让我们尽可能减少受台风的影响。”7月24日下午,经村里牵线搭桥销售出3000斤翠冠梨的梨农周英秒激动地说。
宁波镇海区庄市街道光明村是远近知名的种梨专业村,此次正值成熟期的翠冠梨遇上台风期,为了减少损失,周英秒等梨农们纷纷提前抢收,但是集中抢收的果子,销售却成了难题。23日,光明村抢收的2万余斤翠冠梨急寻销路的消息不胫而走,引起社会各界关注。获悉这一情况,庄市街道主动对接电商平台小6买菜,为果农解困。
7月24日上午,在风雨中,小6买菜相关负责人前往光明村对接销售翠冠梨事宜。“通过近几年的梨花节活动,吃货们都知道光明村有好吃的翠冠梨,品质也有保障。”小6买菜相关负责人说,当日,小6买菜下单首批订购1万斤翠冠梨。之后,小6买菜还将根据每日销售情况,再确定对光明村翠冠梨的新一轮订购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