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时代有猖獗的木马病毒,移动设备上滋生了无数套路软件,智能汽车上会出现什么?它和其他智能设备一样,保有着大量用户数据以及环境数据,同样可能是被攻击的对象。智能汽车的数据安全防护目前是空白状态,但是也没有谁公开声明这是一个蓝海市场,因为汽车本身的安全性与生命息息相关,对技术开发者来说无疑是一块烫手山芋。
强制性的安全要求
国家有明确规定,要求智能汽车不得通过网络或其他物理接口向车外传输个人数据和智能汽车财经的音视频以及图像。车辆的位置和行驶轨迹同样不能在车内或云端停留7天。强制性安全规定同样要求数据不能出境,这也是知名车企特斯拉在国内建立数据中心的原因,即便如此特斯拉仍然由于摄像功能被个别地区禁行。
智能汽车的数据合规性问题暂时得到解决,但是智能汽车采集数据这件事并未停止,智能汽车在扩张期也一直游走在法律边缘,用户关注的往往是事故引发的原因和自动驾驶的安全性,其实智能汽车采集数据的方式和过去的智能设备一样,车企不会主动去设防,但是一定会主动采集数据。
万物互联时代的安全感缺失
在物联网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智能汽车联网已经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车机向手机开放数据甚至开放接口已经势在必行。苹果已经在试行用手机去取代智能汽车的钥匙,现如今科技企业的目标只是控制智能汽车的门,比较激进的车企已经在开始用触控设备取代机械换挡,车机本身的智能化只是为了简化操作模式。从安全防护角度,用户很难看到可以量化的安全数据。
并不只是智能汽车存在安全防护空白,以鸿蒙为例,物联网操作系统本身就是兼容开放的思维去设计的,因此安全性本身要依赖科技企业本身的积淀。物联网研发企业在产品初期为了加快研发速度一定会减少安全投入,大多是通过安全事件去回溯安全漏洞。因此,用户去为技术试错就成为了产品问世初期的常态,智能汽车同样不会免俗。
由于物联网架构的复杂度,物联网安全企业并没有像传统网络安全企业那样遍地开花,智能汽车市场更是如此,设备制造商的软硬件标准各有不同,硬件设备、网络设备以及软件供应商五花八门,安全防护更是难上加难。
结束语:车企与科技企业频繁宣布合作造车,只是为了不甘人后追赶所谓风口。但是面向未来的智能设备输出什么能力却鲜有所闻,尤其智能汽车安全问题,车企与科技企业均是讳莫如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