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让数据产业引擎动力更强劲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21-05-19   浏览次数:2545 次

人人都应该了解的大数据

中国智慧城市发展近十年,

已呈现出“群雄逐鹿,百家争鸣”

的良好态势, 在这近十年时间里,

智慧城市的概念和涉及领域,

也由此不断得到扩充;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为助力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应从顶层设计、政策扶持、

技术赋能、以人为本、文化传承,

以及生态文明这六大角度,

构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正确姿态...

01

结合城市发展状况规划顶层设计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建设智慧城市,要从全局视角出发,对城市内部的各个领域、各个层次以及各种正面促进因素和负面限制因素进行统筹考虑,从而做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

如果推进智慧城市时没有统一的顶层设计和技术标准,将会导致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遇到各自为政、数据不互通、系统难兼容、安全隐患多等诸多问题,对智慧城市建设形成阻碍。

因此,顶层设计对智慧城市而言既是基础、更是保障。

在北京百分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分点”)数字城市发展部总经理赵丹看来,在为一座智慧城市规划顶层设计时,市内高层领导应站在全球高度考虑智慧城市的全局建设。

并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他们对智慧城市的重视程度和推动力度,基本决定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败。

但同时,赵丹也强调,顶层设计切忌只听取高层领导的想法,还要“接地气”,去听取基层群众的呼声,去了解社区、街道乃至千家万户的诉求。“将顶层想法与基层诉求相结合,才是真正的‘顶层设计’”。

另外,由于现阶段的智慧城市建设还未形成统一模式,因此,赵丹建议,要客观分析不同城市的特点,理清现存城市系统将发生哪些改变,这些改变又将给各方带来什么影响。“只有‘对症下药’,才能找到真正适合本土的发展路径和建设模式。”

这样的想法,与新智认知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智认知”)不谋而合。新智认知副总裁关鹏表示,顶层设计千城千面,没有一套工具和方法能适应所有城市。因此,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必须和城市实际目标相匹配,以实现城市发展愿景和战略目标为最终目的。

不仅如此,关鹏强调,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还应从“大建设、大物联、大运营”三大角度去做规划。具体来说,大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起点,大运营是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而大物联则是大建设和大运营之间的核心枢纽。

“在我看来,现在的智慧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运营的问题,未来我们认为智慧城市一定会升级到智能城市,为城市运营而生,并以运营为导向。但由于运营的投资大、周期长,往往很少有人关注。所以,我理想中的智能城市建设一定是从这三个层面去做顶层设计,三者缺一不可。”关鹏表示。

02

政策日趋完善

助力智慧城市建设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提升,城市发展规划逐渐提上日程,国家开始不断出台智慧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

2012 年,《关于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的出台拉开了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序幕。从此开始,国家及地方关于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陆续出台,把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未来城市的发展重点。

解读这些年的国家政策,可以发现,“加快”和“促进”成为了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

直到目前,智慧城市的标准体系已经日趋完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也得到快速发展。

在中央政策的指导之下,多个城市开始根据本地的经济情况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围绕城市发展总体规划,陆续确定了本地智慧城市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路径。

数据显示,全国 100%的副省级以上城市、80% 以上的地级城市以及40% 以上的县,已经明确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以北京为例,《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智慧城市发展行动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就为北京的智慧城市指明了方向和实现路径。“不仅如此,仔细研究《纲要》,可以发现决策层对智慧城市发展已有了清醒的认识和明确的目标。”长安链首席架构师殷舒说道。

各地政策的不断下发,也让新智认知这家致力于智能城市建设十年有余的科技公司感触颇深。

关鹏说道,“当前,政府的协同链条做法极具创新。通过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再去完善金融链,最后整合强化政策链,这样的做法让我们深深感受到,政府侧对智能城市的建设思路与十年前相比变得更加清晰,不仅能够有效结合当地产业的发展状况,而且也为政府达到智能慧城市建设目标创造了条件”。

03

底层技术赋能智慧城市大脑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观察城市多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城市通过不断利用科学技术来升级自身,从而重塑与人类的相处方式,并为人类创造更为友好、便利、智慧的生活环境。

在当下阶段,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兴起,我们已看到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利用这些新技术作为其智慧城市建设的底层支撑,着力打造智慧城市的数字大脑。

其中,最为大家熟知的,当属阿里巴巴在杭州建设的城市大脑。

在阿里巴巴城市大脑的接管下,杭州的交通信号灯与视频监控图像,对城市的交通运转机制进行了优化,让曾经的“堵城”杭州开始变得越来越通畅。

交通监测数据显示,在应用城市大脑之后,杭州在全国最拥堵城市排行榜上从 2016年的第5名下降到2018年的第57名。

除此之外,京东数科的城市计算平台、滴滴的交通大脑、百度的 AI CITY、华为的城市神经系统等,均在不同的一线城市或二线发达城市落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对于这波智慧城市大脑的建设热潮,软通智慧技术工程院(以下简称“软通智慧”)副院长雒冬梅提醒道,大脑是全身器官的中枢系统, 因此,城市大脑绝不只是简单的数字化和信息化的整合,而是要具备存储、思考、记忆等特征。并且,要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赋能城市大脑建设,挖掘城市的底层运行数据,为城市预测未来和思维能力提供坚实底座。

在关鹏看来,当前城市变得越来越智能,这给城市大脑也提出了更高的发展要求。“各个城市、各项技术都在打造城市大脑智能体,但我认为,用技术打造城市大脑并不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的。 如果城市的智能系统能够逐渐获得‘冷暖自知’的感知能力,并且能够独立调节城市状况,这才是智慧城市升级到智能城市要实现的技术目标。”

04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的最终目标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智慧城市绝非钢筋水泥的堆砌,更不是技术的堆叠与跟风的投资。

倘若不能站在老百姓的需求角度看待科技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那这种进步就是一种虚假繁荣。

因此,有情怀、有温度地服务社会,让居民更有获得感和幸福感,才是智慧城市一切建设的最终目标。

就如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何能够真正实现智慧城市的“以人为本”也是千人千解。

在雒冬梅看来,智慧城市以及政府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政府就要以政策和技术为切入口,去服务人民。

“举例来说,当前的技术已经能够预测未来的城市交通、洪涝灾害、治安等安全问题,那政府就应及时进行应急调度,通过政府侧来保证市民的安全。”雒冬梅说道。

此外,为了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那么,在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中,长安链这样的技术机构或许能发挥很大作用。例如在疫情期间,居民不得不减少面对面接触次数,但由于政务服务场景的在线申报,仍需在打印文件后加盖实物印章,严重影响了市民和企业的签约效率。那么,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就打通了便民利企的“最后一公里”。

殷舒介绍道,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可以帮助市民和企业使用电子印章来办理涉税事项、就业参保、公积金等服务,实现全流程在线办结相关业务。“这是智慧城市建设以人为本的最好体现,打造好智慧城市,就是让全体市民都能感受到智慧城市所带来的便利感、归属感和安全感。”

在“以人为本”方面,关鹏也说出了他的想法,“现如今,老百姓要办的事,往往是一个很模糊的事,但是政府侧做事却非常明确清晰。

所以,当老百姓向国家 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诉求时,往往因为描述模糊而没有下文。

因此,城市要想真的做到以人为本,就应把老百姓要办的模糊事项通过技术手段翻译成政府服务人员能听懂、看懂的具体流程事项”。

虽然以上只是诸多市民案例中的极小部分,但关鹏认为像他们这样的科技公司仍然有责任从技术角度提出“以人为本”的创新建议和方案,“我相信这些创新想法的不断汇集,将会助力政府构建出一条智能城市的利民之路。”关鹏说道。

05

发展智慧城市 不忘文化传承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创造了璀璨的中华文化。对于现代城市来说,传统文化不仅是民族的象征,更是国家的灵魂和生命,具有极其重要的传承价值,因此,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也应当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

但是,受“技术主导论”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当前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却往往被忽视,导致我国智慧城市文化缺失现象突出。

为促进智慧城市建设与传统文化传承之间的良性互动,实现智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殷舒建议,城市应注重保持自身特有的历史传承、地域文化等基因,根据城市的资源禀赋、特色基础、自然风格等,打造别具一格的智慧城市品牌。

“就北京来说,北京文化底蕴深厚,是世界上拥有世界文化遗产数最多的城市。同时,北京还拥有密集的高校群和科研院所以及大量的高科技企业,为文化传承和科技创新提供了丰沃的土壤;

在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中融入其独特的文化基因,不仅能够塑造城市灵魂,提升城市品质,也能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殷舒表示。

针对智慧城市的文化传承问题,关鹏则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展开了阐述。“当前,国内各行各业都在做数字化,如果能够通过智慧城市带动相关文化产业的数字化,势必会为国内的文化传承起到促进作用。”

而在国际方面,由于今年3月中国已经完成 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的核准,成为率先批准协定的国家。

因此,在关鹏眼中,这为我国优秀文化的国际传承创造了极好的契机。“我国拥有无数承载着当地特色的优秀技能和文化产业,我们应该利用这个契机将传统文化融入 RCEP 的环境中去,并借助 RCEP 走出国门;

这样一来,不仅能让全球人民看到中国民族的文化瑰宝,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国家软实力,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总而言之,以智慧城市为桥梁,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为实现智慧城市与传统文化的互动共赢创造了条件。

06

生态文明建设应形成互补模式

都说构建智慧城市要“以人为本”,具体该如何实施?

智慧城市的生态文明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生态文明指人与自然的生态环境 ;而狭义上的,则指企业市场上下游之间的合作生态。

因此,广义上的“智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就应充分运用和整合现有的数字技术手段,响应社会民生的生态要求 , 推动城市生态的合理运行,并保护和维持城市与城市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对此,赵丹表示,像百分点这类技术公司应该以生态环境的管理工作需求为导向,建立科学的数据采集机制。并对生态环境数据进行采集、处理、分析和决策,为国家的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环境治理、环境污染预测以及环保监管等数字化能力。

详细展开来说,“在助力政府进行排污治理中,软通智慧的污水检测系统通过捕捉河流断面数据,来探测水源的污染情况,并精准预测排污时间,为政府提供决策辅助 ;在大气防治方面,结合空气质量等监测数据,构建空气质量模型,对污染物进行溯源,了解污染物扩散过程,快速抑制污染物的进一步扩散。”雒冬梅介绍道。

从狭义上来看,赵丹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绝不是“一家独大”,也就是说不会有一家企业能够独自完成智慧城市中各领域的建设。

因此,赵丹建议,企业在对某个智慧城市进行规划设计时,要和上下游产业链伙伴协同,形成互补的生态合作模式。

对此,关鹏指出,由于智能城市中包含着技术、城市治理、融合创新等各类问题,“因此,我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生态合作伙伴,加入到智能城市的建设中来,为智能城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形成全域覆盖。”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