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一台和人类一样聪明,甚至比人类还聪明的智能机器的梦想,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世界二战后,随着《控制论》的出版、数字计算机的出现、自动控制机器的崛起,这一梦想已成为现代科学的一部分,数十年来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2016年,天才围棋少年柯洁与围棋程序AlphaGo的对垒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而AlphaGo以4:1完胜柯洁,使得人工智能乌托邦主义重新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生机,他们不仅为人工智能取得的伟大进展和胜利倍感欢欣和鼓舞,甚至再一次认为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时刻就要到来。
与此同时,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恐惧和担忧也再次“浮出水面”。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认为:“完全的人工智能的发展将导致人类种族的终结。”特斯拉和Space X的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则说:“人工智能可能是我们最大的生存威胁,而我们正在使用人工智能召唤恶魔。”对此,微软的创始人比尔·盖茨深表同感:“我同意埃隆·马斯克和其他人对此的观点,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对此毫不关心。”
还有其他一些著名的思想家则提出了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我们严重地高估了机器人在当下和几十年后的能力。甚至于断言,在寻求“强人工智能”方面,“几乎没有任何进展”。不可否认,当人们把越来越多的控制“委托”给机器时,机器也逐步在一些工作场景中取代人类劳动力。
目前,机器已经能够使用人类的语言与人类交互,已经在体力和算力上超越了人类,也在一定程度上把人类从繁杂、重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了出来。那么,下一步会是什么?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到底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为什么能做到一些事情,而无法做到另外一些事情,我们应该用它来做哪些事情?人们常常说的通用智能甚至超级智能,到底是什么意思?当前人工智能是否已经接近超级智能水平,而这又有什么涵义?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能够对人工智能技术产生哪些期待?这些问题,虽然尚无人解答,却与每一位从事人工智能、机器人以及相关领域科技与产业的人员都休戚相关。
在《AI 3.0》这本书中,梅兰妮·米歇尔教授尝试梳理了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结合相关技术在产业界的应用情况及前景阐明了它们的成功之处以及其局限性所在。本书得到了世界顶级理论物理学家杰夫瑞·韦斯特、财讯传媒集团首席战略官段永朝、联想集团首席技术官芮勇等知名人士的高度评价与倾情推荐。他们认为《AI 3.0》讲解透彻、发人深省,对人工智能的关键突破充满了巨大的启示作用,为未来绘制了一张抓住科技发展新商机与构建智能产业新生态的行动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