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公交车刷乘车码就可以了,而且在手机上随时随地查询车辆到哪了、上下行方向,有了智慧公交,出行方便了很多。”乌鲁木齐市民王建勤说。
如今,智慧城市的建设在天山南北落地开花,给当地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据了解,智慧城市是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在城市中各行各业,实现信息化、工业化与城镇化深度融合。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为60.6%,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在近几年均保持了30%以上的增长。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22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25万亿元,与此同时,我国网络安全市场仍在千亿元规模。
让生活更智慧便捷
“原来还要刷卡,现在带一部手机就可以了。”王建勤说,智慧城市建设方便了生活。记者了解到,目前,乌鲁木齐智慧交通朝着全方位、立体化方向不断延伸。
不仅是智慧交通,智慧医疗也在为乌市市民提供着更丰富高效的公共服务。目前,乌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新疆跨境远程医疗服务平台、公共卫生管理及绩效考核应用系统、儿童预防接种信息平台等已建成,城市医疗服务实现了信息化,有效提升着医院诊疗效率。
乌鲁木齐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以来,已有14个“智慧”项目建成投用。智慧医疗、智慧社保、市民一卡通等项目,以及城市基础网络及物联网、智慧商贸、智慧园区等项目,让市民衣食住行游购娱等更轻松便捷。
同时,许多城市推进智慧商圈建设,即通过线上工具来提升顾客线下吃喝玩乐和购物的体验,让顾客真正感受到新型购物模式,满足顾客多样性需求。在乌鲁木齐,已形成了十余个大商圈。这些传统商圈不断提档升级打造城市综合体后,进一步向智慧商圈发展。在这些商圈,同样只要一部手机,就能让市民有良好的购物体验。
乌鲁木齐市工信局(大数据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智慧城市建设不仅是有效解决市民民生诉求、提升公共服务供给质量的必要路径,还是丰富城市内涵、拥有可持续发展后劲的有力支撑。随着智慧建设体系不断延伸,乌鲁木齐提升城市生产生活品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步伐已经迈开。
今年年底,即将运行的新疆石河子市民中心将完成“城市大脑”——城市运营管理中心建设。这一中心将整合城市综合网格化管理中心、应急指挥中心、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中心等,打造集“城市服务、社会治理、应急指挥”三位一体的智慧指挥中心。
智慧体系不断延伸
石油是新疆克拉玛依的传统产业,近年来,克拉玛依坚持一主多元的发展思路,全力推进“非油”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具有克拉玛依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其中,以云计算为代表的信息产业便是克拉玛依当前新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克拉玛依云计算产业园引进了80余家企业入驻,2014~2020年,克拉玛依的信息产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0.8亿元,年均增长6.5%。
正是看到了智慧城市未来发展的光明前景,许多企业在更广阔的智慧城市细分领域积极布局,以期在未来推广过程中抢得先机。目前,新疆正积极组织3家基础电信企业开展5G规划建设工作,加快5G网络在全疆的建设,推动数字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
新疆新网投资有限公司近年来加大力度,投资智慧城市新基建,包括通信塔、机房等基站配套产品的设计,安装和维护以及相关延伸服务,并已经成为中国电信业三大运营商在新疆通信基础建设项目及租赁业务的长期稳定合作伙伴。
“针对重点污染企业,监控系统做到了实时监控,可及时发现并处理企业超标排放。监控数据进入乌市、自治区和国家系统,统一监管、标准一致,远程监管强化了企业环保意识,同时降低了执法成本。”据乌鲁木齐市环境监察支队相关负责人介绍,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对城市环境管理、污染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
智慧与民生共存
据了解,智慧城市建设开展,离不开以通信塔、机房等为主的基站开发及网络干线布局为主的通信基础建设。5G网络、云数据中心、智能高速光网等为主的数字化应用,都建立在通信基础建设之上。随着5G网络、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等新基础设施建设的进一步推进,智慧城市也将成为掘金的蓝海。
新疆新网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李贵生介绍说,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各国大力投资建设智慧城市,投入金额逐年升高, 预计将在未来五年内达到高峰,由于拥有后发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亚洲国家和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上有更大发挥余地。
“厦门是全国重要的智慧城市创新示范区。未来,我们希望立足厦门的区域和资源优势、文化特点、产业特色,力争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探索城市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与厦门市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城市新标杆。”联想集团副总裁、中国区服务事业部总经理戴炜谈到。
在戴炜看来,技术是城市的“智慧”面,而温度则是城市的“民生”面。他指出,未来的智慧城市将是提供新服务、实现新增长的新型智慧城市,本质是以人为本,推动产业和企业蓬勃发展,提升居民的收入水平,增强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业内人士指出,围绕本次疫情防控中暴露出的一些关键问题和薄弱环节,如何通过智慧城市建设及时“补位”、系统解决,进而实现全周期、全天候、无死角的城市动态感知和管理,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城市建设治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