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智博会!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吗?点击更换一张
行业资讯  
让数据产业引擎动力更强劲
数字化“刷新”学习场景
飞行汽车,正向我们“飞”来
5G+工业互联网迈入规模化发展...
划重点!2025年我国数据领域明...
为实体商业植入“智慧大脑”
预先注册智博会4大理由,1:获取现场参观绿色通道服务;2:电子邮件定期传送商迅,展品信息等;3:免费获得智博会刊1本(数量有限)
行业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从平安智慧城市 看数字中国的产品样本

来源:智博会   作者:   更新时间:2020-10-12   浏览次数:2486 次

智慧城市的万米长跑,如今正迎来中途加速阶段,不论是城市主体意志,还是身置其中的玩家发力,都是这个加速期的核心。

1983年,阿尔温·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预言:“如果说IBM的主机拉开了信息化革命的大幕,那么大数据将是第三次浪潮的华彩乐章。”

这一预言在“大数据”、“数字经济”成高频词的今天被佐证:我们已然处在一个被数字包裹的时代。

从人脸识别到电商支付,从智慧城市到乡村治理,从数字海洋到智能社区网格化,数字化正在以不可逆的态势全方位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

随着国家计算力的迅速发展,与国民个体数据的深度互动将成为国家治理的落脚点,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角力场,一个国家对数字变化的感知和反应能力,将是这个国家应对未来变化、与时俱进的关键。

显然,数字中国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2年以来,党中央围绕我国数字化发展与转型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数字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中,城市的智慧建设,恰是构成数字中国的最有效单元,堪称基座。

10月12日,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建省福州市开幕。峰会以“创新驱动数字化转型、智能引领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定位为我国信息化发展政策的发布平台、数字中国建设最新成果的展示平台、电子政务和数字经济理论经验和实践交流平台、汇聚全球力量助推数字中国和数字丝路建设的合作平台。

阿里、腾讯、华为、平安等巨头云集,纷纷秀出“城市基肉”。进入数字化新时代,智慧城市建设已成各家必备战略。千亿智慧城市市场,前后互联网巨头地表作战,相爱相杀,后有老牌IT企业发力转型,抱团取暖,将智慧城市争夺战推向一个新阶段。

数字城市的“10000米长跑”

在美国作家爱德华·格莱泽笔下,佛罗伦萨的街道给我们带来了文艺复兴,伯明翰的街道给我们带来了工业革命……漫步在当代的城市——不论是沿着用鹅卵石铺就的人行步道还是在四通八达的十字街头,不论是围绕环形交叉的路口还是高速公路——触目所及的只有人类的进步。

在这本名为《城市的胜利》一书中,作者对于城市的赞美不绝于口,称城市是“诞生奇迹之所,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与最美好的希望。”

而早在两千年前,大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为城市写下了准确的定义“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留在城市。”

两千年后的今天,全世界已经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城市的网络和聚集效应增进了人与人的交流,并激发出无数奇妙的想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成就以及越来越丰富的物质生活。

但似乎我们还来不及享受城市的辉煌显赫,就遇上了人口爆炸、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以及病毒疫情等严重问题。

如何才能让城市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是数字技术,包含物联网、电子商务、数字政务、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AI技术等。

建设智慧城市的根本宗旨是充分利用数字技术的会聚创新,推进资源整合,推动人们生产、生活、交往等方式向智能互联演变,这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

如今深圳、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诸多城市都在进行“数字化长跑”。来自前瞻研究院5月的报告中显示,截止至2020年4月初,我国住建部公布的智慧城市试点数量已经达到290个,如果计算科技部、工信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发改委所确定的总智慧城市相关试点数量,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数量累计已达749个,其中,北京、上海、深圳三大城市是我国智慧城市第一梯队。

而年初的一场疫情更给这段长跑之路添了一把助燃剂,被拆解出来的交通、医疗、政务等诸多智慧城市的分支都在无形中被重塑、放大,且悄无声息中被用户所接受。

而在智慧城市建设上,主力企业打法也不尽相同。譬如阿里巴巴主要以云为起点和支撑,通过业务中台+数据中台,参与建设城市大脑。华为因其网络设备厂商基因,更强调从5G端,切入智慧城市数字基础建设。而腾讯则在“社交+内容”应用服务之外,开始通过腾讯云、算法平台等向基础建设渗透,更强调连接和赋能作用。

根据“AI智道”发布的2015-2020年科技巨头中标的117个智慧城市(城市大脑)项目信息显示:华为系中标11个项目中标金额38亿,腾讯系中标33个项目中标金额35亿,阿里系中标68个项目中标金额23亿,百度系中标1个项目中标金额1.4亿。

而平安智慧城市则以“i深圳”产品模型为切入点,另辟蹊径,将包含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生活、智慧交通、智慧环保、智慧教育等在内的不同场景浓缩在“i深圳”这一完整的产品之中。

与腾讯、阿里、华为的分支线进击模式不同,平安智慧城市以产品模式耦合智慧城市不同场景,其联动性更强,且在不同城市具备更强的可复制性。

在这一产品模型之下,平安智慧城市相继中标多个智慧城市项目,更在2020年9月18日,平安智慧城市中标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智慧市场监管一体化平台建设1.8亿元项目,是全国智慧市场监管第一大单,也是自全国市场监管局大部制改革后首个一体化项目。

可以说,智慧城市的万米长跑,如今正迎来中途加速阶段,不论是城市主体意志,还是身置其中的玩家发力,都是这个加速期的核心。

平安的独特产品样本

2020年是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验收之年,也是下一阶段的启航之年。

在今年9月亿欧智库发布的《2020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研究报告》中,中国智慧城市试点也已基本覆盖全国各省、市和自治区,截至2019年底,所有副省级以上城市,95%以上地级市,50%以上县级市均提出建设智慧城市。

但突如其来的疫情也暴露了部分智慧城市建设中基础设施薄弱、“数据孤岛”等现实短板。这其中也袒露出智慧城市在实际落地过程中的诸多难点:

其一,数据孤岛过多,底层数据不通。

建设智慧城市是一个极其庞杂的过程。

比如智能红绿灯调度,可以根据车流量来调节红绿灯时长让交通更为顺畅。但红绿灯调度只是智慧交通、智慧城市建设的一小部分,但真正要把交通做好,所涉及的数据却是方方面面的,包括网约车、出租车、大巴、地铁、高铁等在内需要进行数据联动,这就需要调动多个交通部门的数据,协调多个政府部门,打破部门之间的壁垒,将信息孤岛串联起来。

无疑,智慧城市建设的重心是数据资源的建设和整合,一座城市如果真想实现智慧城市的愿景,首先就需要将处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系统、不同数据格式之间的海量数据融合和互用,形成新的支持决策的数据源。

其二,在建设过程中缺乏整体规划。

计算机世界研究院曾面向普通民众,调查过智慧城市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65.59%的受访者认为建设过程中存在“缺乏整体规划、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等问题。智慧城市建设的目的是让百姓满意,要从城市的实际出发,充分了解城市居民的主体需求,依据本城市的基础,找到本城市建设发展的突破口,进行更为完善的整体规划。

其三,信息安全成智慧城市建设难题。

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海量信息的搜集存储也面临有意或无意地泄露,其中不乏涉及政府、企业以及市民的敏感数据,一旦被不法分子利用后果不堪设想。

其四,在建设过程中缺乏人性化。

我们要什么样的未来城市?

在芒福德1938年的《城市文化》一书中提到,“高技派想象的未来城市是一个科技驱动的亢奋、浮躁、迷茫的时代,城市成为高技术梦魇驱动的盛宴。而我们所希望的未来城市,是人,而不是技术,必须成为价值的根源。因此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什么样的设计才是真正服务于人的?一些场景下的便民APP往往只是单向的便捷,实际上并没有想用户所想,甚至给市民办事流程徒增枝节。

为了挣脱上述桎梏,更加尊重人的需求,平安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团队将整套智慧城市产品化,打造了“i深圳”APP,依托平安BCID区块链、市民服务AskBob等技术,推出了区块链电子证照、AI智能客服、无感申办、千人千面、秒批服务等创新模块。

在数据整合方面,“i深圳”APP在“集约化”上下大功夫,携手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成功整合了多项证照数据资源。据了解,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集合了包括政务服务管理、信息安全与大数据管理在内的若干行政职能,可以依据用户“线上”的需求,将“线下”的行政资源整合、互通。

在这一“僚机”之下建好的“i深圳”,是一个拉近政群距离的权威平台。一方面,市民可以真正“一站式”办事,网上办事也可以一次搞定;另一方面,也能降低政府行政业务处理的繁琐度,实现政府办公的智能化、网络化,疏通各部门间的信息沟通管道,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在整体规划方面,平安智慧城市聚拢财政、政务、医疗、教育、环保、交通、生活、信息八大智慧城市场景,从顶层设计到具象落地打造出不同场景下的解决方案,并以“i深圳”为载体,脉络联结成完整的智慧城市雏形。

市民在“i深圳”APP即可一站式享受社会保障、医疗健康、交通出行、警务安全、生活缴费、电子证明、游玩预约、文体资讯等与市民息息相关的服务,包括应届毕业生接收、居住证签注和申领、汽车摇号和竞价、乘车码、公积金提取、实时公交、交通违法查询处理、外地车通行证办理等高频服务,“i深圳”APP渐渐地成了24小时陪伴在市民身边的生活“好帮手”。

譬如为了减轻市民“办事难“的问题,平安智慧生活团队在“i深圳”打造全国首创区块链电子卡证平台,实现证照汇聚、一码通行,市民直接可通过“i深圳”APP进行“码上办事”。

在安全性方面,“i深圳”根据区块链技术的不对称加密防篡改、可追溯的特点,结合网上移动化申办,构建去中心化的证照目录体系和认证机制,对“i深圳”电子证件照进行安全管理和共享使用,给敏感数据进行安全加固。

用户登录“i深圳”后,即可以查看本人名下由政府颁发的电子证照,包括居民身份证、驾驶证、行驶证和公积金卡等,并可通过本人核验后快速办理与证照关联服务。由于电子证照与纸质证照具有同等使用效力,不会丢失、安全可靠,只要“i深圳”APP在手,随时随地可在指尖上办理业务。目前,“i深圳”区块链电子证照应用平台,支持50类电子证照上链、线下大厅扫码授权用证办事、线上授权他人查证,并在疫情期间,上线租房易,满足人们“零接触”需求,全面提升市民服务体验和政府办事效率。

在人性化方面,i深圳打通市民服务横、纵流程,整合、简化、顺畅多个办事场景流程。为了市民精准找到所需服务,平安智慧城市城市服务智库AskBob依托平安人工智能、知识图谱、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利用ASR(语音识别)、NLP(语义理解)、机器学习等AI能力引擎,将AskBob与市民服务相结合,构建政策法规、审批事项、公共服务、办事指南、个人信用五大知识库,赋能“i深圳”平台上线智能客服“深小i”,支持APP服务“查询、问答、办事”一键穿透,打造“AI语音+市民服务”新模式,让市民解放双手,与“深小i”聊天办正事。助力政府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可以看出,平安智慧城市的核心打法即“整体化”和“产品化”,从最开始的业务设计,到最终的场景协同,都是一个足够具象的城市“产品模型”。

下一个40年的智慧城市

回首世纪之交,全球信息化浪潮风起云涌。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概念。随后,中国科学家展开针对性研究,并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数字中国”概念。无论是“数字地球”还是“数字中国”,在当时都仅停留在地理空间,未推至广泛的应用领域。

时至今日,中国的数字化过程已经改变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方式,城市生活方式,并对经济结构和商业模式产生着更为广泛而深刻的改变。数字技术在重塑当今经济发展模式的进程中,直接影响未来社会的走向,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向着更具包容性和可持续增长方向发展的必要条件。

在此前提下,未来城市将更趋于数字化、智能化。

而建设一个阳光、畅通、便捷的便民渠道,一个了解民意、及时沟通交流、及时解疑释惑、及时排忧解难的互动平台, 一个汇集打通各行各业数据、信息、资料的庞大系统,则是打通智慧城市壁垒,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保障。

“i深圳”作为产品,可以看作是平安智慧城市的“应用层”,其对于不同的城市环境可以整体适配,也可以拆分组件进行定向打磨,更灵活、且普适地嵌入不同场景。

比如在疫情防控期间,平安智慧城市依托 “i深圳”迅速打造疫情防控平台,上线“深i您”、“深i企”等针对市民、企业的精准服务(“深i您”疫情防控专区、“深i您”平安在家专区,“深i您”口罩预约,“深i企”企业服务专区),助力深圳市政府发放2100万只口罩,受益人次超770万,吸引超80万市民下载APP并受益。

这种“产品式”玩法不仅需要成熟的应用平台,还需要作为基础的底层技术。

客观来说,不论是腾讯、平安、华为还是其它智慧城市玩家,在之后的时间里底层肯定会具备足够强大的底层技术,而这个也恰决定着上层“应用层”的日趋完善和人性化,而与此同时,底层技术的日趋强大也更会强化上层“应用层”的协同。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i深圳”自2019年1月11日上线后,接入7600余项服务以及55类高频电子证照和电子证明,累计下载数超1800万,累计注册用户超1100万,累计访问量(PV)10亿,全市95%以上个人事项和70%法人事项已实现掌上办理。其中纯线上“秒报、秒批、秒查、全流程网办(零跑动)”实现超500项,为深圳市民办事效率提升近60%,人均办事时间节省2小时。

不难看出,在未来,这种日趋协同的产品模式将会更具备可复制性和可延展性。复制,是基于底层技术协同的上层不同领域的产品迁移;可延展,是基于技术的进步对更具象的生活、生产需求的人性化深度满足。

2020年是深圳建立特区的40周年,如今深圳可以看作是一个智慧城市的样板间,下一个40周年,智慧城市或将以产品为聚合点,愈发具备联结性和整体性。

而平安作为智慧城市赛道的冲锋选手,已经为深圳、乃至全国打样:建造出面向未来的智能、高效、安全、人性的智慧城市雏形,率先拥抱数字中国。

分享到:
咨询及招商热线:0574-87126280   
Copyright © 2011 www.cnsce.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智博会  浙江宁旅国际展览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浙ICP备2024095380 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2561号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09:00-17:00
周一至周五